东城教育:以“百千万工程”为笔绘就优质均衡新图景
东莞+-东城视窗 2025-09-19 16:25:23

■2024年,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与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化办学签约仪式举行

■东城第一小学荣获2024年东莞市第一届学生(中小学)运动会舞龙舞狮比赛小学组冠军

■东城中学焕然一新 东城供图

9月,开学季的钟声在莞邑大地敲响,东城街道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朝气与活力。从崭新明亮的教室到设施齐全的实验室,从学子们求知的眼神到教师们热忱的身影,无不诉说着东城教育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十四五”以来,东城街道以“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为牵引,深入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年”行动,通过“五个聚焦”全方位发力,让“学有所成,启于东城”的教育品牌愈发响亮,优质均衡的教育画卷正徐徐展开。

扩容提质筑根基

集团化办学促均衡

教育是民生之基,优质学位供给是群众最迫切的期盼。东城街道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推进教育扩容提质,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25年9月,东城街道共有幼儿园68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较“十四五”初期增加41所,新增学位13770个。公办(集体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5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高达83.80%,“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逐渐消散。

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同样“马力全开”。2021年,东城中学、东城实验中学、东城中心小学的改扩建项目,带来1000个公办初中学位和1350个公办小学学位。2022年,九年一贯制的东城旗峰学校崭新亮相,新增810个小学学位和1200个初中学位;2023年,东城外国语小学开门迎新,2160个小学学位缓解了区域内的入学压力;2025年,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一期校区投入使用,2700个公办学位为东城教育注入新动能……“十四五”以来,东城新改扩建9所公办学校(园),新增公办学位超1万个,“上学难”的民生痛点逐步成为历史。

集团化办学是东城推动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一招”。遵循“建一所优一所”“带一所强一所”“一集团一特色”原则,东城加速组建多元化教育集团,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狮道”教育集团、明德教育集团、和创教育集团、东城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先后成立,东城外国语小学加入东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华中师范大学东莞东城学校实现高标准办学,东城虎英幼儿园与市机关幼儿园深化共建,东城实验中学成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教育集团成员校……目前,东城已创建跨区域合作办学学校1所、市级教育集团4个、街道级教育集团1个,15所公办学校(幼儿园)参与其中,占公办学校总数的71.4%。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释放,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内涵发展提品质

协同育人护成长

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东城更注重提升教育内涵,通过强化师资建设、深化课堂改革、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东城以“强师”工程为抓手,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每月开展“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活动、每年举办教师节系列庆祝活动,厚植尊师重教氛围,教育主题短片《一平方有多大》等亮点工作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十四五”以来,东城公开招聘编制教师74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19人,占比29.47%;132名教师通过正高级和高级职称评审,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目前,东城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6人、特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园)长工作室主持人4人,市级各类名优教师506人,数量位居全市前列,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品质课堂”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抓手。2021年,东城被评为“品质课堂”实验镇街,3所学校(园)成为实验校(园),22个学科获评实验教研组。此后,东城教育内涵建设喜讯频传:2022年,3个教研组获“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8所学校摘得9项省级荣誉,18所学校斩获37项市级荣誉;2023年,东城获评“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第四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1所学校获“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称号,5所学校获8项省级荣誉;2024年,东城获评“东莞市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优秀组织镇街”,3所学校获国家级荣誉……目前,东城已有市级品牌学校6所、市级“品质课堂”实验学校(园)9所、实验教研组59个,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育融合”助力提质增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品质课堂”实验镇街,东城街道在落实“五育并举”的同时,更加注重“五育融合”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立足培根铸魂,率先打造东城“科创思政”品牌。把“科学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探索“大思政”课育人新样态,打造“科创思政”特色品牌,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种子。近年来,东城街道思政课程建设获15个国家级奖项,27个省级奖项,450个市级各类奖项,多项比赛获奖数量排在全市首位。坚持素质发展,创新培育“体艺双馨”品牌项目。推进“大科学”“大体育”和“大艺术”综合发展,近年来,东城积极推进“大科学”教育,成绩突出,2024年,东城街道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竞赛中获奖共计1088人次,其中国家级118人次,省级309人次,市级661人次,成绩位居全省前列。东城街道率先实现了公办中小学校科学类探究实验室100%全覆盖,被认定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镇街培育对象”,2025年,东城第六小学被授予“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称号。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东城智慧体测项目作用,依托AI信息技术记录体育运动中过程助力体育精准教学,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推进“大艺术”行动,做强“每周一歌”艺术教育品牌,着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智慧体测项目,实现了16所公办中小学体测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体育发展特色明显,东城体育代表团在东莞市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获得镇街团体总分第一名,21所学校登上学校组积分奖榜单。各所学校的艺术社团在各级赛事中表现突出,累计摘得42金、24银、7铜,获奖数量位居全市前列。

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搭建起“立体网络”。东城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十四五”以来每年教育经费保持在10亿元左右,2024年街道财政教育支出达10.9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0.65%,位居全市第二,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民生服务方面,东城坚持“阳光招生”,保障户籍学生就近入学;公办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参与率达100%,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完成教室灯光照明改造3年计划,为学生营造健康学习环境。特殊教育领域,东城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揭牌,2个特教班配备7名特教教师,9间资源教室覆盖公办学校,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外,东城联合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成立“幸福校园”联盟,整合医疗与多方专业资源,探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家-校-社”综合干预服务,织密师生心理健康支持网络。从学业辅导到心理关怀,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东城正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筑牢屏障。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东城教育以“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为指引,在优质均衡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东城将继续以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为突破口,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学有所成,启于东城”的承诺照进更多家庭,为东莞教育现代化贡献东城力量。

文字:记者 张喜林 图片:东城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