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东莞|东莞“检察守护者”:以法治利剑护航一方平安
东莞+ 2025-09-19 09:44:05

今年9月5日,省委平安办、省人社厅表彰2022至2024年度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东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获评“平安广东建设先进集体”。作为普通刑事犯罪检察部门,该部门肩负着办理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侵犯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犯罪的刑事检察重任。一直以来,该部门始终以深化创新履职为抓手,以高质量监督办案为核心,以高效能犯罪治理为目标,在平安东莞建设的征程中勇担使命,持续贡献着坚实的检察力量。

▲开展盗窃防控回访

依法精准治罪“保安全”

筑牢平安建设的法治防线

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该部门始终将依法精准治罪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的核心举措,以“高质量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基本价值追求,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三年来,依法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200余件。针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坚持从严惩处原则,依法起诉140余人,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中,该部门严格落实涉黑恶定性统一把关制度,全市检察机关共起诉黑恶势力犯罪300余人,成功指导办理王某等25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大案要案,扫黑除恶专业化办案团队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该部门深知行业整治对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重要性,聚焦教育、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审核指导制发检察建议50余份,被建议单位采纳率达100%,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据介绍,该部门积极推进打击治理跨境赌博专项行动,指导办理一批跨境赌博系列专案,有效遏制了跨境赌博违法犯罪的蔓延态势,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筑牢了坚实屏障。

化解矛盾纠纷“护民生”

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梁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平安建设的重要落脚点。该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针对一起被害人与外公合照,在网络上被捏造为“老夫少妻”的诽谤案,该部门主动作为,指导基层检察院精准认定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并依法提起公诉,该案成功入选 “两高一部” 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为打击网络暴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司法指引。

据悉,该部门还将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融入案件办理全过程。如,在办理李某某家属不服不起诉刑事申诉案件中,通过深入调查核实,推动了李某某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和对其家属抚恤补助政策的落实,为其争取到一次性抚恤金和工伤赔偿金,最大程度告慰了被害人家属,弘扬了见义勇为精神。

▲开展普法宣传

强化法律监督“促法治”

提升司法办案的规范水平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核心职能,是维护司法公正、促进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该部门始终将强化法律监督作为推进法治东莞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提升监督质效,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

统筹推进各项监督工作。在立案、侦查活动监督方面,及时发现并纠正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情形,以及侦查取证、强制措施、涉案财物扣押保管等环节存在的违法情形,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其中,东莞市 检察机关3个案例凭借突出的监督成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两项监督”优秀案例。

提升检察监督规范化水平。部门持续加强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在海关、海警及各镇(街)公安分局设立36个侦监协作办公室,并创新采用“专职+轮值”“实体+线上”相结合的驻办工作方式,实现了监督与协作的有机统一。

同时,部门积极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机制,推动行政执法机关在信息平台上备案行政执法案件1400余件,对于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有效推动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深度协作,形成执法司法合力。

构建防控体系“抓治理”

探索社会治理的检察路径

构建完善的犯罪防控体系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该部门始终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积极探索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犯罪治理体系,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

重点加强醉驾犯罪整治。该部门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组织座谈会商等方式,推动相关部门转变执法方式,以事前劝阻为主加强对涉酒驾驶行为的管控,2024年醉驾案件受理数同比显著下降。

积极探索盗窃犯罪治理。该部门积极作为,依托市委平安办印发专项治理方案,推动市委依法治市办将盗窃犯罪治理纳入法治建设十件实事,同时积极协调公安、市场监管、城管、人社、民政等多部门,加强对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和重点场所的监管,今年1至8月盗窃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24.68%,盗窃犯罪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犯罪治理专业化水平。东莞市检察院与中山大学法学院携手共建“治罪与治理实践研究基地”,建立起交流互访、理论研究、成果实践、人才培养等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了检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犯罪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人才保障。

文字:王骁 图片:受访方供图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