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碣镇挂影洲小学 黄启榕《东纵路狂想》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18 16:38:54

“逃!我要逃!”

图画本上,北斗卫星的轨迹如一条惊慌失措的游蛇,蜿蜒出我内心的仓皇;三角尺下的数字,像是被恐惧惊扰的蚁群,在我眼前跳跃、失序。窗外,“嗒嗒嗒”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如战鼓擂心,催促着我的溃败。我俯下身,目光慌乱地撞向那张泛黄的“东纵路地图”——那仿佛是唯一的出口。

“闪!我要闪!”

意念瞬间被拉入历史的硝烟。那是1938年,日寇铁蹄踏碎南国,惠东宝一带哀鸿遍野。威远炮台的炮火,轰碎的不仅是我的惊慌,更是百年屈辱的怒吼;东江纵队纪念馆里,一杆杆锈迹斑斑的钢枪,撞上的是曾生、王作尧等先辈们“保卫家乡,誓死抗战”的呐喊;太平手绘厂老墙上的弹孔,是当年秘密交通员与敌周旋的见证,它们像黑夜中眨眼的星星,啃咬着黎明前最浓重的暗夜。

“躲!我要躲!”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躲进这片琅琅书声,那是抗战烽火中不灭的文脉。玉兰树染红了东莞中学的黑瓦白砖,那里曾是青年学子思想启蒙的摇篮;老墙根映进了东圃小学的夜校窗棂,微光下,是平民百姓识字救国的渴望;一枚枚勋章种进小坞园,生出前进小学飘扬的红领巾,那是革命精神在新一代血脉中的迎风传承。

“追!我要追!”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我必须追寻那份决绝。木棉树把英雄的足迹刻进人民公园的土地,东江之珠的浪花,传唱着“秘密大营救”中智救文化名人的歌谣;正义的种子在松山公园破茧而出,缠绕在那支发锈的“三八大盖”铅笔上,笔尖如剑,直指我心中盘踞的阴云。

“寻!我要寻!”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我必须寻回那失落的魂魄。莫萃华故居的书桌在岁月中“咯吱”作响,这位东莞农民运动先驱的梦,正悄然从现实的裂缝中探出嫩芽;陈超故居的煤油灯,玻璃罩内,锈色的灯芯化作了倔强的萤火,这位东纵女战士的执意,是要将深埋地下的“太阳”——那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提前点亮。

光芒万丈,我猛然被地图拽回现实,手心紧攥的,是王作尧参谋长赠予的“子弹壳”橡皮。原来,东纵路的弧线,是先辈用信念踏出的坚定;跳动的数字,是英雄们不朽的编号;那催促的脚步声,是时代在召唤我冲锋的号角!他们早已将怯懦锻造成烽火,将信念淬炼成钢枪,在黑暗中蹚出的那条路,如今已化作我心中的光。最彻底的“逃跑”,不是逃离困境,而是掉转方向,朝着光明,义无反顾地——冲锋!

作者:东莞市石碣镇挂影洲小学四年级2班黄启榕;指导老师:翟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