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五羊牌自行车保养得油光锃亮,82岁的老党员陈九贤骑着它铃声叮当作响,闯过峥嵘岁月。陈九贤表示,这坐骑跟了他几十年了,跟他去过船厂、去过粮所、去过人生中的每个工作岗位,陈九贤如此珍重这辆自行车,不仅是买它时花费了他大半年工资,更是见证了他奋斗的青春,是对属于他那个时代的象征。在陈九贤看来,作为工人,作为党员,他经历过时代的变迁,也有幸在社会的发展浪潮中发光发热,没有辜负自己的奋斗岁月。
获评“劳动先进生产者”
陈九贤这一代人的工作经历可以说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上世纪60年代,陈九贤进入当时市工业局下属的船厂工作,主要在维修部门负责船体和设备的维修,开始主要做的是木船,使用人工锯木头,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不高。陈九贤经过认真思考,向上级部门提出技术改良的想法,领导对他的想法给予赞赏,鼓励他大胆去干。
他虽然非科班出身,但刻苦钻研、虚心请教,把每一个技术细节和关键点都记在笔记本上,经过不断改良,终于自制一种电动锯木机,经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力劳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因此,他被评为“劳动先进生产者”。说起这段攻关经历,陈九贤满脸自豪。
在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
那时虽然工资很少,但是大家都是凭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作贡献。为了更方便工作,他狠下心花了大半年工资买了一辆五羊牌自行车,陪伴他走南闯北,创业奋斗。
因为表现优秀,陈九贤于197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为,党员的身份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在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船厂也由开始的木船转型为做水泥船、机动钢铁船。据了解,那时的水泥船随处可见,不久就被钢铁船取代,也说明了中国的工业发展飞快,国家不再缺钢材。
陈九贤回忆,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钢铁船,一块大型钢材几十吨重,怎么用人工、怎么做安全,怎么样切割焊接,都要考虑周密,可以说是在火与水的淬炼中做成一艘艘船。
强技能当好“粮食人”
退休后,陈九贤经过中堂粮所时,还停下来看看,这里有着他满满的回忆。从船厂转到粮所工作后,先后从事过粮食加工、饲料供销等工作,他回忆,当时的粮所十分热闹繁忙,他们将一袋袋粮食通过机械设备经过脱壳、碾米、抛光等多道工序,变成白花花的大米流出来,因为生产繁忙,为了保证机器正常运转,陈九贤还发挥自己的专长,负责机器设备的维修养护。
即使休息时,听到厂里设备不能正常运作了,他立马就骑上自行车赶回厂里,在他看来,只有机器正常运转,粮库才能安全加工。十几年来,他不断摸索大米加工设备的维护维修技术,最大限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当一台台机器安全运转、当一粒粒稻谷破壳出米、当一袋袋优质大米出厂,陈九贤的心觉得特别舒畅。
就这样,他骑着自行车,来来回回,日复一日默默守护着粮食的安全,也经历了粮食工作的艰辛、欢乐、成就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