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执法谁普法|团市委:聚焦青少年权益需求,切实履行普法职责
东莞+ 2025-09-16 09:00:00

编者按:

日前,东莞市第八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全面启动。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国家机关全面落实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的重要职责,即日起,东莞+将展示市国资委、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统计局、团市委五家单位近年来“谁执法谁普法”履职工作报告,接受社会监督与评议。

近年来,团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和“八五”普法规划,立足青少年群体特点,持续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聚焦主责主业,多层次多方位多元化开展普法工作,依法依规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成长成才服务、权益维护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完善机制,夯实普法工作基础

班子带头学习,树牢法治意识。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普法工作纳入团市委书记会、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生活会等会议学习研究和审议事项中,深化党建与普法融合发展,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2021年以来,书记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次,开展11期学法主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覆盖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重点内容。

▲团市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

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服务规范化。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普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构建“书记班子领导、法规牵头、内设科参与、基层组织落实”的普法工作机制。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先后梳理制定了《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观护帮教服务指引》《东莞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实施办法》等制度指引,构建“司法+社工+志愿者”协同机制,促进青少年普法服务规范化发展。

完善考核机制,压实法治责任。认真落实公职人员年度履职考核,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纳入公务员考核重要内容。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三位一体”考核,把学法用法、重大事项依法决策、依法履职和推进法治建设情况等纳入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深化学习,提升系统内法治素养

聚焦重点内容,强化理论武装。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章和党内法规等列入团市委党支部“三会一课”学习重点内容。季度组织学习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包括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家安全法》《志愿服务条例》等,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的能力。充分运用“学习强国”APP、党报党刊等学法渠道,推行“按需学法”模式,加强履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在岗在职党员干部确保每人每年参加综合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40课时,每年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年度学法用法考试,参与率、通过率均达100%。结合民法典颁布、国家宪法日、纪律教育学习月等节点,组织开展“学法用法向未来”普法宣传大赛、反诈短视频创作、庭审旁听等活动,营造“学用结合、以学促干”的良好氛围。

提升团干素养,强化普法能力。一方面,组织市直机关团干部参加专题讲座。联合市国家安全局举办“国家安全 青春挺膺”主题团日活动,邀请专家对《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新修订内容作详细解读,切实帮助团干部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另一方面,加强镇街(园区)团干和社工实务培训。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门合作,邀请检察官、公安干警、市内外专家开展涉案青少年介入处理、强制报告、帮教实务、心理沟通等培训。2021年以来,整合市内外专业资源,共开展42期线下实务技能培训,选送42人次到团中央、团省委参与各类专题培训。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共建党日活动

建强阵地、队伍,法护协同提供服务

深化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作用,优化服务供给。团市委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群团组织协助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要求,构建全市“1+33”个市、镇“12355+莞香花”青少年服务阵地体系,推动青少年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表述连续三年纳入市委重点工作、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十件民生实事。实现阵地全覆盖,并配备专职社工,组建涵盖团干部、社工、心理咨询师、律师、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志愿服务队伍。与市司法局积极对接,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邀请市法律援助处1-2名工作人员成为市12355志愿服务队成员,并推荐市莞香花1-2名社工成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成员,实现志愿服务队人员双向参与,合作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个案协同跟进等事项。2021年以来,12355热线接听东莞青少年法律咨询来电2822通,跟进法律维权工单105宗。

强化部门协同,整合多方资源。一是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和业务合作,推动市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与公安局、检察机关、司法局等单位合作,引入专业青少年事务社工提供社会帮教服务。同时,配合市法律援助处成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室”,为东莞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受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服务。2021年以来,履行强制报告10例;为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专门学校616名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开展个别面谈辅导,开展相关普法教育活动39场次,服务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906人次;为471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与帮教,为1164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提供社会观护帮教服务;结对帮教135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为0。二是联合公安、检察机关及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志愿服务队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服务,围绕省市关于开展防电诈、防欺凌、防药物滥用、性侵害预防等工作部署,以“线上+线下”“宣传+体验”等服务方式为青少年打造综合性、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服务。2021年以来,共开展防欺凌服务485场、防电信诈骗服务679场、防药物滥用服务825场、自护教育活动1777场、法治宣传教育1178场,有效服务青少年78万6221人次。三是联动市教育局加强校社联动,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服务进校园,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与学校合作。2021年以来,共与234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学生干部法律学习小组329节次,培养学生干部2392人,推动学生干部组织校园普法宣传活动990场,覆盖在校师生14万余人次。

▲东莞市第二届法治文化活动“法润莞城嘉年华”开展普法摊位宣传

创新方式,提升普法影响效能

创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模式,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单位。联合市检察院,以市莞香花为阵地,整合公安机关、区检察院、镇街团委等专业力量和社会工作者、大学生社团、专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围绕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到场、观护帮教、被害人救助、亲职教育等内容,创新未成年人犯罪分级预防与治理机制,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单位。2024年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搭建“三级预防”体系,相关工作成效得到省市领导认可,相关工作经验在中央政法委机关刊物《长安》中刊载推广。

打造体验式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2022年以来,团市委以“体验参与”式服务作为主要着眼点,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上寻求创新。如面向涉罪青少年群体推出的“助力更生”同伴教育志愿服务、“守护明天”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剧场等。坚持把法律服务与志愿活动有机结合,组织普法宣传志愿者举办法律讲座、普法宣传、法治体检等活动。2021年以来,共开展6025场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吸引4.6万余人次志愿者参与,服务时长15.57万小时。此外,为延伸体验式教育的时间与场景边界,2025年团市委针对青少年暑期需求,开展了6期“青春同行 法护未来”青少年普法教育等主题的公益夏令营活动,推动法治与自护教育从“单次活动”向“长效沉浸”升级。

新媒体赋能未成年人网络法治宣传。依托“青春东莞”微信公众号等东莞共青团网络新媒体矩阵,结合“12·4”国家宪法日、行业宣传日、民法典颁布等特殊时段和节点,推送典型案例推文,以案释法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让青少年对法律知识入脑入心。2021年以来,团属新媒体共发布有关推文143篇,累计点击量约342万人次。

▲青年普法志愿者宣传活动

接下来,团市委将围绕省、市的工作部署,继续立足自身职能,深入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一是深入推进青少年预违帮教和权益维护工作。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机制。二是切实融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深化市镇“12355+莞香花”联动共建模式,持续面向青少年开展心理减压、青春自护教育等服务,积极预防涉青少年矛盾纠纷和相关案件发生。三是持续强化部门协调联动。加强与教育、公安、检察、司法、妇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高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强化“莞香花+12355”与“知音莞家”“舒心驿站”“粤心安”等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多维联动合力守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李金健 整理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