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世校赛)总决赛争夺赛人工智能赛道(中职组)在北京圆满闭幕。来自全国的119支代表队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东莞理工学校信息工程系23计算机应用2班张舒皓、23计算机应用1班谢柏榕和24软件3班杨卓彬三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荣获总决赛争夺赛银奖(平行组第二名)。

本次大赛自2024年起,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工智能赛道于今年首次增设,拓展教育在人工智能赋能下的“新域新质”。该赛道由参赛队伍自主决定题目、内容和设备,陈冬冬、傅伟司两位指导老师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精心打造了AI助农团队,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和信息工程系教师的协助下,以两个多月紧迫的备赛时间取得了该成绩,展现了理工学子较强的AI融合创新技能和综合素养。
据介绍,为了全力护航师生参赛,学校从资源支持、过程管理、激励保障、心理关怀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备赛期间,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们共同扎根在实训室,用代码编织梦想,用汗水突破技术,以奋斗定义整个暑假。

基于“聚焦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真实场景、破解行业痛点”的赛制导向,该校参赛学生在本次参赛项目中构建了“学校、农科中心、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四维资源协同体系,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通技术供给端与产业需求端的双向通道。为加速项目转化落地,师生团队顶烈日、冒酷暑开展深度调研,多次赴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与农业基地实地勘察,确定实施模式和岗位分工后,团队进行多轮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并结合前沿的AI技术组合,为该农业产业基地打造了一套能实现农事智能化的系统。这种“需求对接-技术研发-成果反哺”的产学研用闭环机制,实现了人工智能在垂直农业领域深度应用的有效探索,也为此次世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世校赛在培养适应未来产业变革的复合型人才方面体现了育人价值;本次参赛项目的技能和知识植根于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AI岗位任务与农业科技真实场景需求精准对接。团队成员掌握了从产业需求分析、核心技术攻关到系统部署落地的实践技能,在赛事中依托关键技术创佳绩,体现了学校信息工程系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的成效,“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岗课赛证融通,为‘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现场工程师的培育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