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长安镇实验中学 杨茜《重走东纵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14 21:53:42

清晨的阳光穿过荔枝林的缝隙,挥洒在山下的土路上。我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走向那座沉默的客家围屋——东江纵队领导机关旧址。青砖黑瓦上爬满藤蔓,往日时光在这里织就了一件斑驳的外衣。

围屋的正墙上,几个清晰的弹孔突然抓住了我的目光。它们像凝固的眼睛,静静地望着和平年代的天空。我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触摸那些凹凸的痕迹。指尖传来的微凉,瞬间成了连接时空的导线。

抚摸间,想起——曾生部队故事。1938年10月30日,中共惠宝工委在坪山羊母嶂村成立,曾生任书记;12月2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周田村育英楼成立,曾生任总队长。此后,该部队收复淡水镇,成立抗日民主政权,不断发展队伍,还以坪山为基地与日军作战30余次,取得诸多胜利,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在他们与日军斗争中,日军以为面对的只是一支小部队,向导的声音在山风中时断时续,但他们遇到的是整个觉醒的人民。农民、樵夫、教书先生——所有人都成了战士。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山路,每一片竹林。枪声为号,火把为旗,一场精心设计的反包围正在上演。

我猛地闭上眼睛,仿佛听见子弹呼啸而过,看见火光映照下坚毅的脸庞。那些年轻的生命,许多人的年龄不过比我大十来岁,却已经肩负起家国命运。他们用土枪土炮对抗侵略者的精良装备,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以少胜多的传奇。

夕阳西下,我准备离开。回首望去,金色的余晖正好照在那些弹孔上,奇迹般地,破损的痕迹竟泛着温暖的光泽。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弹孔不是死亡的印记,而是光进入历史的地方。透过它们,我看见了中华民族最黑暗时刻里的不屈与尊严。

重走东纵路,走的不仅是一条山间小道,更是一条通向民族精神源流的路。那些年轻的生命或许已经化作青山,但他们用热血浇灌的理想,正在今天的阳光下开花结果。每一个弹孔都在诉说:最强大的力量永远来自人民,最深厚的根基永远扎在土地之中。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些缝隙里透出的光,将永远照亮我前行的路。

作者:东莞市长安镇实验中学初二32班 杨茜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