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道滘镇新城小学 赖芷珊《重走东纵路 传承东纵精神》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14 20:06:38

若非那次研学,我或许永远不会明白,脚下这片再熟悉不过的土地,竟深埋着如此炽热的红色记忆。

走进东江纵队纪念馆,时光仿佛被拉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发黄的军装静默地挂在展柜里,袖口磨出的毛边诉说着长途跋涉的艰辛;锈蚀的枪械陈列在玻璃罩下,枪托上的裂痕记录着无数次激烈的战斗;而那张模糊的黑白照片里,年轻战士的笑容虽已褪色,眼中的坚毅却依然清晰。最让我震撼的是一颗生锈的子弹——它并不光滑,甚至有些弯曲,却像一枚无声的勋章,镌刻着抗战岁月的血与火。

我们站在一辆坦克前,周围是强击机、火箭炮和高射炮的庞大身影。我凝视着这些钢铁巨兽,它们曾在战场上咆哮,如今却静默如史书,等待后人解读那段峥嵘岁月。在VR体验区,我“穿越”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虚拟的子弹擦肩而过,真实的汗水从额头滚落。恐惧如潮水般涌来,但更强烈的是一种超越恐惧的力量——那是信仰,是明知前路艰险仍义无反顾的决绝。

随后,我们踏上了东纵秘密交通线。山路崎岖,荆棘丛生,我才走十分钟就已气喘吁吁。而当年,战士们却要背着沉重的物资,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数百次。风掠过树林,沙沙作响,恍惚间,我似乎听到了战士们的脚步声,沉稳而坚定。一位同学低声感叹:“要是让我背着这么重的行囊走这条路,我早就放弃了。”是啊,支撑他们的不仅是体魄,更是保家卫国的信念。

在留言墙上,一位老兵的话深深刺痛了我:“我们不怕死,只怕后代忘记我们为什么而死。”夕阳的余晖洒在这行字上,像一抹未干的血迹,又像一盏不灭的灯。

研学之旅接近尾声,我们在纪念馆前庄严宣誓:“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重走东纵路的意义——它不是对苦难的重复,而是对精神的传承。那些锈蚀的子弹、磨破的草鞋……都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热血铸就的;而未来的路,需要我们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东莞市道滘镇新城小学六年级2班 赖芷珊;指导老师: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