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台博会见证两岸融合发展新脉动
东莞+ 2025-09-14 19:48:38

9月14日,为期四天的2025第十六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以下简称“台博会”)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顺利闭幕。以“强链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3.3万平方米,设8大主题馆、25个省(市)专馆,吸引671家企业参展,展位数量超1881个,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不少台商在受访时表示:“明年,我们会再来!”

作为两岸持续举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台湾名品博览会之一,台博会不仅是台商开拓内销市场、展示前沿技术的“窗口”,更成为深化两岸产业对接、人文交流的“纽带”。从首次设立的“亚洲台商主题馆”到热闹非凡的台湾民俗展演,从AI服务器、精密机械等“黑科技”展品到凤梨酥、狮头非遗等特色产品,这场盛会处处彰显着两岸融合发展的蓬勃活力,而参展台商的亲身经历与心声,更让这份活力有了更鲜活的注脚。

技术“试水温”

台企携前沿成果扎根大陆,共享产业升级机遇

作为深耕东莞多年的台商代表,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宏钦全程参与本届台博会,从开幕式到企业对接,他见证了展会从“区域性平台”到“国家级经贸纽带”的蜕变。谈及本届台博会的意义,陈宏钦直言,这不仅是台企展示成果的窗口,更是台商感受大陆发展机遇的“温度计”。

走进本届台博会的人工智能馆,英业达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作为全球服务器及笔记本制造龙头企业,英业达已连续六届参展,今年带来了三款新近面市的AI服务器,以及契合大陆算力需求的沉浸式液冷设备,吸引多批客户驻足洽谈。“我们每年都带着前沿技术来参会,这里既是‘试水温’也是增加曝光度的好平台。”英业达工作人员直言,大陆互联网、AI产业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新机遇。

同样感受到大陆市场活力的,还有首次参展的台中精密机械。在机械智能专区,该公司展示的高端精密装备吸引了不少来自北京、江浙等地的半导体厂商咨询。“随着半导体行业在大陆持续火热,我们半导体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已超过一半。”台中精密机械(上海)副总经理许弘翌向记者介绍,公司早年主要配合大陆汽车产业发展,如今紧跟大陆半导体产业崛起与6G研发布局,“要跟上这里的产业节奏。”他坦言,“若缺乏与大陆市场的紧密配合,发展空间有限,台博会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对接需求、拓展合作的平台。”

在电子信息展区,百润生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不同规格的绿色电路板整齐陈列,吸引了外国采购商的目光。公司总经理黄宏铭表示,国际经贸形势复杂严峻,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成熟为台企提供了稳定支撑,“大陆自主研发的芯片质量可靠,这为我们做显示屏方案设计提供了新的稳定供应。如今在设计电路时,我们已倾向优先选用北京、上海的芯片企业产品,力求做到百分百国产方案。”深耕深圳逾20年,黄宏铭见证了大湾区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未来还想借助台博会进一步拓展内销。”

“东莞是台商最早进入、扎根最深的城市之一,目前在莞台企超过5000家,涉及电子、机械、塑胶等多个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陈宏钦向记者介绍,本届台博会参展企业规模创新高,背后是台商对大陆市场的信心,“尤其是《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实施两周年,东莞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台企转型升级、台青创业的政策,从研发补贴到人才安居,让台商在这里发展更安心。”

产业“搭桥梁”

亚洲台商首次集结,两岸+东南亚合作新模式落地

本届台博会最引人关注的亮点之一,便是首次设立的“亚洲台商主题馆”。来自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十多家实力台企齐聚于此,展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零配件、生物科技、国际贸易等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而由此催生的跨境合作,成为展会期间的“重头戏”。

对于首次设立的“亚洲台商主题馆”,陈宏钦认为这是台博会“破局”的关键一步:“很多在东南亚的台企有技术、有本地市场资源,但缺乏对接大陆产业链的渠道;而大陆台企有完善的制造能力和内销经验,两者结合能形成互补。台博会搭建的这个平台,让‘两岸研发+东南亚生产+全球销售’的模式有了落地基础。”

9月13日,泰国HOLA亚洲公司与东莞台企五川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签下300万元合作订单,成为“亚洲台商主题馆”的首个重要合作成果。五川电子是连续多届参展的“老朋友”,今年带来了户外专用防水音响,目前在欧美游艇音响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东南亚改装市场开放、需求旺盛,此次合作将为我们公司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提供重要支撑。”五川电子总经理邓志腾说,根据协议,公司的防水音响将通过HOLA的销售渠道进入泰国改装市场,并搭载在其整车产品上,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作为合作方的HOLA亚洲公司,是扎根泰国的“台二代”企业,在汽车零配件行业深耕21年。公司负责人张哲泰直言,台博会为海外台企对接大陆优质资源提供了宝贵机会,“我们不仅找到了五川电子这样的合作伙伴,还在和另外两三家潜在合作方洽谈,未来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为旗下品牌寻找大陆代理,进一步拓展亚洲市场。这次合作很顺利,希望明年再来!”

同一天,马来西亚伊舒康(ESONA)与东莞市慧泽家庭服务有限公司也达成600万元战略合作,成为“亚洲台商主题馆”的又一成果。“从沟通到签约,我们几乎是一拍即合。”公司负责人关荣钦说,大陆市场潜力巨大,此次合作是品牌布局大陆的重要起点,“希望把成熟的绿色清洁理念与产品推向更多家庭,让‘健康清洁’惠及更多消费者。”

“我们在东莞设立工厂,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供应链,这里的产业配套太完善了。”泰国参展商颜美云去年还是台博会的参观者,今年以参展商身份带来了装备制造零配件产品,“能明显感受到台博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展品越来越高精尖、人气越来越旺!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接触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在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开拓空间。”

不仅是亚洲馆,其他参展企业也不断迎来展会订单:东莞富强鑫塑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收获近千万元订单,不仅有堤摩讯传动科技这样的新朋友,也有已经合作过的老朋友,富强鑫总经理特助陈立洲表示,还有来自寮步的企业将来现场采购,因为企业需求较急,计划直接将现场的展品买走。陈立洲认为,台博会是一场非常专业的展会,为企业交流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寻订单、交朋友。

文化“连心意”

非遗、美食齐亮相,台商盼以文化促交流

台博会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平台,更是两岸人文交流的“纽带”。在台湾伴手礼馆,彰化展位的台湾狮头非遗展品格外引人注目——半立体的构造、精美的裱糊工艺,透着浓郁的传统气息,展位负责人施顺荣正忙着向观众讲解狮头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寓意。

“这是台湾的非遗,最早从福建传到台湾,这次来台博会,就是想带它‘回娘家’看看。”已是花甲之年的施顺荣与狮头结缘50年,9岁时就摸索着制作狮头当玩具,这是施顺荣第一次参加台博会,展会的高人气让他又惊又喜,“周六现场人特别多,我解说到喉咙都痛了,但特别开心。狮头的根在大陆,我希望通过展会让更多人了解这门非遗技艺,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在台湾伴手礼馆的另一角,桃源宏旺食品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也排起了长队。作为连续4年参展的“老朋友”,宏旺食品今年带来了凤梨球、坚果、核桃糕等经典伴手礼,开展第二天就将产品全部卖光。“去年台博会第一天,我们的凤梨酥就卖光了!今年更热闹,还没到观众入场时间,就有去年的老客户提前来下单。”展位负责人张女士笑着说,中秋节临近,伴手礼需求上升,“希望通过展会拓展内销,让更多大陆朋友品尝到台湾特产,也借着这些小点心,传递台湾的味道与心意。”

同样收获满满的还有马来西亚香缘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首次参展的海外台企,香缘集团主打榴莲相关产品,开展当天一早就卖光了所有展品。“没想到东莞市民这么热情!”公司销售及营销总监冯黛萍说,台博会不仅让产品打开了知名度,更让她感受到了两岸及东南亚文化的共鸣,“明年时间合适,我们一定还来!”

深耕“新机遇”

政策加持+平台赋能,台商扎根大陆信心足

自2010年创办以来,东莞台博会已连续举办15届。今年适逢《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实施两周年,政策红利与平台优势叠加,让台商扎根大陆的信心更足。

“东莞是台商投资大陆的‘先行地’与‘活力沃土’,拥有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全国台企联会长李政宏在开幕式上表示,台博会从区域性展会升级为国家级两岸经贸平台,累计促成合作项目逾千亿,印证了“东莞制造”与“台商智慧”的深度融合。

谈及台商未来的发展方向,陈宏钦强调“融合”与“创新”两大关键词:“过去台企更多是‘单打独斗’,现在要融入大陆的产业升级浪潮,比如跟着大陆半导体、AI、6G 产业的发展节奏,调整产品方向。”同时,他也提到台青创业的重要性:“本届展会设立的‘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馆’,我们台商协会也在推动‘老台商带新台青’的帮扶模式,让更多年轻人在东莞找到创业方向。”

对于台商而言,东莞完善的配套服务也让“扎根”更安心。本届展会现场,东莞台商大厦、莞台高新产业园、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等莞台融合“五张名片”首次联合展出,从产业园区到教育医疗,全方位展示了东莞为台商打造的“发展+生活”生态圈。

事实上,台商在东莞多年,早已将这里视为第二故乡。从全国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到广东省首家台资民营医院 —— 台心医院,让 “扎根” 二字有了实实在在的温度。当台商带着源自台湾的匠心产品站上展会,背后依托的正是东莞完善的产业配套与生活保障。

台博会接近尾声,但两岸合作的故事仍在继续。从技术展示到产业对接,从文化交流到生活融合,台博会正以“强链融合”为纽带,让两岸企业共享发展机遇,让两岸同胞增进理解认同。正如中央台办经济局局长彭庆恩在开幕式上所说,“大陆经济发展基础坚实、动力充足,台商应坚定信心。东莞是台商最早进入、扎根最深的地区之一,欢迎更多台商来莞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

文字:首席记者 曹丽娟 图片:陈帆 张伊琳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