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企石镇江南小学 吕子衡《树皮上的勋章,木棉下的传承》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13 23:03:23

周日的晨光,裹着南方的潮湿,漫过街角古木棉,也漫过青石板上的苔痕。这树得两个我,伸手相扣才抱得住,深褐树皮皲裂如爷爷的旧军衣,褪去鲜亮,却在纹路里藏着不肯弯折的硬气。它守在洪裕邝公祠旁,像沉默的老兵,护着满树时光与滚烫过往。​

“这木棉活了三百年。” 讲解员手掌贴紧树干,语气敬重,“东纵将士打游击时,常靠它歇脚喝水。这硌手的纹路,是木棉替战士记下的勋章。”我伸手触碰,凸起的纹路刺得指尖发疼,倒像战士们结茧的手掌——硬实里藏着热血的温度。这时 “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诗句突然浮现,原来东纵的勇毅,早与木棉的坚韧缠在一起。​

微风拂过,木棉枝丫轻晃,叶片簌簌应和。我们围坐树下,村里老爷爷搬来板凳:“当年战士躲在树后,日军巡逻队路过时,木棉叶落满地面,正好盖住脚印。”他指向树干浅疤,“这是子弹擦过的印子,可它照样年年开花。” 我仰头望枝,虽无花,却见满树火红如战士帽徽,蝉鸣里,他们围坐议事,眼神亮似星光。​

后来我们拉手唱《东江纵队队歌》,歌声起时,风卷木棉籽落下,有的沾在肩头,有的滚进手心。我捏起一粒,硬邦邦像小石子,风裹着叶响与歌声,光斑在地面跳动,竟像为我们伴舞。那一刻,老木棉仿佛活了——听懂了歌,也记得战士的誓言。​

临走前,我把木棉籽装进书包。它的坚硬,多像东纵战士的决心:一心向党,从不动摇。这哪里是种子,分明是红色火种,藏着战士的勇、木棉的韧,还有岁月里的热血。​

回头望,远处高楼如雨后春笋,映着晨光;近处木棉依旧挺拔,像守护土地的战士。我忽然懂了,木棉守的不是往事,是代代相传的接力棒。它把木棉籽交给我们,就是把红色基因交到手上。而我们要让这粒种子在心里生根,长成比木棉挺拔、比高楼昂扬、比战士坚韧的模样——让红色记忆永远鲜活,精神永远传承。

作者:东莞市企石镇江南小学六年级1班 吕子衡;指导老师:姚柳凤

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