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突然情绪崩溃、出现幻觉妄想、产生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当这些情况突然袭来,你或许不知道,精神心理问题同样需要急诊干预。东莞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急诊科副主任谢志桦提醒,若您或家人出现以下七类情况,请务必立即前往精神科急诊就诊。
“医生!快看看他!”凌晨两点,一位情绪异常亢奋的青年被家属搀扶进入急诊。他语速极快、言语夸大,声称“发现了宇宙规律”,整夜不眠、疯狂投资。这是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医生提醒,此类患者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急促、易激惹和冲动行为,尤其在自行停药后更易发生。急诊干预首先通过药物稳定情绪、补充睡眠,再辅以心理支持,引导患者认识状态异常。家属应及时送医,避免发生伤人毁物或自伤行为。
“砰!”家中物品被砸碎,22岁的小明(化名)对着空气怒吼:“有人在监视我!”这是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的典型表现。患者往往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失控。
送医后,医生通过药物快速稳定症状,评估风险,必要时安排住院。家人应注意,若患者出现“听到不存在声音”或“无端怀疑被针对”,并伴有行为异常,不可简单归为“闹脾气”,须尽快就医。
16岁的小林(化名)被父母紧急送医,手腕渗着血,眼神空洞。她已偷偷停药两周,不断表示“活着没意思”,这是抑郁症复发带来的极端行为。
精神科急诊会优先处理身体伤势,通过药物与心理危机干预缓解情绪,评估自杀风险并安排住院。医生特别提醒,抑郁复发多与擅自停药有关,家人应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督促规律复诊。
52岁的老周(化名)长期饮酒,突然停酒后出现手抖、幻觉,甚至抽搐,被家人紧急送医。这是“酒精戒断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医生指出,长期酗酒者突然断酒可能引发震颤、谵妄、癫痫等严重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科学戒酒需医疗介入,硬扛反而风险巨大。
目睹事故后,32岁的小李(化名)突然沉默不语、四肢僵硬,对周围毫无反应,呈“木僵状态”。这是急性应激障碍的一种表现。
医生提醒,人在遭受重大创伤后可能出现这种“精神休克”,此时应避免强行刺激,需通过药物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逐渐缓解。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22岁的小张(化名)出现颈部歪斜、四肢僵硬、嘴角抽搐,这是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
医生解释,这类副作用虽令人不适,但可通过调整用药迅速缓解,患者切勿自行停药。家属如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送医而不是擅自中止治疗。
由民警送至急诊的患者,往往因在公共场合出现扰乱行为、言语混乱而被发现。这类患者多数无法说清身份,伴有幻觉、妄想等严重症状。
医院将启动绿色通道,先稳定患者情绪与身体状况,再联系相关部门核实身份、寻找家属,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精神危机如遇身体急症,不能“等等再看”。及时识别、迅速送医,是对患者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