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广东“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时代浪潮中,肇庆以“百千万工程”为根基、“双百行动”为抓手、县中振兴为核心,围绕教育资源扩容提质持续发力。
从乡村教学点的撤并整合
到县中校园的焕新升级,
从城区教师的跨县支教
到高校资源的下沉赋能,
“十四五”以来,
肇庆教育用一个个扎实的成果,
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进城乡每个角落,
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注入强劲动能。

△肇庆发布廖文奕 摄
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
城乡教育均衡始终是绕不开的关键命题。
为此,肇庆以资源整合、
师资流动、质量提升为抓手,
从硬件到软件全面发力,
让乡村教育从补齐短板迈向提质增效。
2019学年起,肇庆选择端州区和怀集县作为结对试点,在全省率先试点实行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教师交流任教改革工作。2020学年起,我市增加鼎湖区和封开县、高要区和德庆县、四会市和广宁县3对结对单位,实现在全市范围内全覆盖。截至目前,肇庆累计派出1831名教师跨县域交流,其中618名城区优秀教师下沉支教,1213名山区年轻教师到城区跟岗。

△教师陈少欣在怀集县连麦镇中心小学支教时为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硬件升级同样是
乡村教育提质的硬支撑。
肇庆按照先立后破、
师生兼顾的原则,
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2022年以来,完成55所寄宿制学校改扩建,新增学位1.5万个、床位6306个;优化整合乡村教学点472个,让3.34万名学生集中到中心校享受优质教育。
△肇庆高新区育慧学校。图源 肇庆高新发布
从分散办学到集中优质,
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共赢,
肇庆通过“百千万工程”的精准施策,
不仅盘活了城乡教育资源,
更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
与城区同等质量的教育。

△肇庆市汇星小学金利校区开展特色课程。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苑卉 摄
如果说“百千万工程”
是肇庆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那么“双百行动”则是
撬动教育提质的外部杠杆。
肇庆通过对接高校资源、
引入深圳帮扶力量,
让外部优质资源与本地教育需求精准对接,
实现了引进来与提上去的双向奔赴。
今年,封开县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广信中学升格为华南师范大学共建封开实验学校,并开启秋季高中招生。广信中学2025年统招批录取分数达628.6分,一次性投档满额,比肇庆全市最低控制线高出223.6分,远超历史水平,上千名市区学生填报志愿,当中包括不少肇庆城区优质生源。这所由华南师大共建的学校,曾因生源外流、师资薄弱而陷入困境,实现了从“送娃出去”到“转娃回来”的华丽转变。

△华南师范大学共建封开实验学校(广信中学)。欧镜开 摄
肇庆学院托管鼎湖区广利高级中学,选派优秀管理团队驻校指导,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并依托肇庆学院音乐、体育、美术等特色学科资源,打造艺体教育品牌,力争经过3年系统性帮扶,把广利高级中学打造成肇庆市标杆型的体艺特色品牌学校。

△鼎湖区广利高级中学。图源 肇庆教育号
深圳的对口帮扶,则为肇庆教育带来了湾区经验。截至2025年5月,深圳累计选派181名优秀教师到肇庆山区县支教,其中高级教师63名;肇庆则派出360名教师到深圳跟岗学习。2025年秋季学期,肇庆选派60名中小学书记校长到深圳中小学校跟岗学习。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四会中学师生赴深圳开展研学。图源 肇庆教育号
高校与城市的双向赋能,
不仅让肇庆教育补齐短板,
更激活内生动力。
让肇庆教育在短时间内实现了
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也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
可复制的样本。
△学生们在体验“乡村云端学校”。封开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桃 摄
“十四五”以来,
肇庆将县中振兴
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从硬件改造、特色发展、
师资建设三方面发力,
让曾经默默无闻的县中,
变成了家长认可、学生向往的
优质学堂。
2023年以来,肇庆市完成德庆香山中学、四会华侨中学等县中改造项目,新增公办高中学位1775个,新改扩建运动场馆13.88万平方米,新购置教学仪器2450台(件)。
今年7月,
德庆县香山中学举行了
香园重建施工仪式。
校友徐光辉捐资1000多万元
支持香园重建,
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融入现代功能,
建成后将成为集学术交流
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
校园精神新坐标。
△德庆香山中学高中部生活区。图源 肇庆教育号
硬件升级的同时,
特色发展成为县中“破圈”的关键。
怀集县第一中学深耕国防教育,连续三年有学生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为飞行学员,获评全国中小学校国防教育示范校;封开县南丰中学走“低进优出”之路,通过体艺教育让更多学生实现大学梦,其中,该校学生冯慧清凭借足球专业特长被广西师范大学提前录取,正是县中特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图源 怀集县第一中学
师资是县中振兴的核心密码。

△华南师范大学共建封开实验学校(广信中学)。伍国飞 摄
从硬件滞后到设施一流,
从千校一面到特色鲜明,
从师资薄弱到人才集聚,
肇庆的县中振兴
不仅让县域高中重拾荣光,
更重塑了区域教育生态。

△图源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四会中学
教育资源的量与质,
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十四五”以来,
肇庆以扩容为基础、提质为目标,
通过新建学校、集团化办学、
优化评价等多元化举措,
让教育供给更充足、更优质,
切实回应群众
对上好学校的期盼。
“十四五”期间,肇庆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30所,新增公办学位11.3万个,彻底扭转了市辖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局面;同时,继续扩大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持续加大公办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力度,优先通过内部挖潜扩容、改扩建等方式增加公办高中学位;继续推动优质民办高中扩大公费生招生规模,引导动员民办高中适当降费,推动政府购买民办高中学位,加大普惠性优质高中学位供给,让更多孩子升读普通高中。
△肇庆新区管委会和肇庆市第十六小学合作办学,托管肇庆新区华侨城小学。鼎湖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凯勇 摄
家住端州区石东路的
市民陈女士看着女儿
在新建的幼儿园里玩耍,
脸上满是笑容。
“以前担心孩子上不了公办幼儿园,现在家门口就有新建的公办幼儿园,学费低、环境好,我们特别放心。”

△肇庆实验幼儿园东湖园区。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摄
如今,肇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显著扩大。
今年,肇庆市已组建了6个教育集团和10个城乡教育共同体,累计组建了63个教育集团和39个城乡教育共同体,12个进入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其中4个入选首批省优质教育集团,全省排名第6,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超50多万名学生。
市教育局继续向省教育厅争取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托管德庆县孔子学校、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外国语高级中学托管广宁县第一中学;同时,统筹市内12所优质高中托管帮扶县中,实现了15所县中全覆盖结对帮扶,助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广东肇庆中学教育集团作为全省首批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打造覆盖全市的普通高中千人学校联盟,通过输出办学理念、派遣管理团队、开展联合教研,带动德庆香山中学等县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肇庆中学信安校区。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春林 摄
评价改革是教育提质的指挥棒。
肇庆制定《肇庆市普通高中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建立涵盖学业水平、办学质量、
综合竞赛、教育科研等五个维度的评价体系,
每学年对全市普通高中进行考核评价;
同时组织44所普通高中
全覆盖开展教育质量监测,
将监测结果转化为改进教学的
具体措施。

△图源 高要发布
从学位紧张到供给充足,
从资源分散到集团共享,
从唯分数论到综合评价,
肇庆通过教育资源扩容提质的系列举措,
不仅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更推动教育从规模扩张
向内涵发展转型。

△肇庆发布廖文奕 摄
如今,肇庆的教育版图上,
城乡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县中竞争力持续增强,
教育与产业、城市发展的协同性日益凸显。
未来,随着更多优质资源的注入、
更多改革举措的落地,
肇庆教育将为城市发展
注入源源不断的教育动能,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优质教育的滋养下,
绽放人生光彩。
资料来源:肇庆教育号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苑卉 通讯员 谢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