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教育强国 长安强音”长安镇庆祝第41个教师节教师说“十佳育人故事”暨主题曲《长安的萤火》MV发布仪式在长安实验中学举行,以此向全镇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人们常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比较形象、比较贴切,但也包含些许沉重或悲壮。相比而言,将老师比作萤火虫,就更加贴切,也更加温暖。萤火虫,小小的,但在黑夜中,自带光芒,许许多多的萤火中聚在一起,默默地给暗夜中的旅人以慰藉。它们不必燃尽自己,而只要轻盈地飞翔、温柔地舞动,这就是它们的天性。教书育人的老师们,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发光,为刚刚踏上人生之旅的孩子们照亮前路。他们不喜欢被人为抬高,背上承重的道德重担,他们只想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在自己普通的工作岗位创造社会价值。
放眼历史、俯瞰当下,这样“萤火虫式”的师者,都是耀眼的存在。远的,比如,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南开之父”张伯苓先生、平民教育思想家晏阳初先生等;再近一些的,比如教育改革家、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等;最近的,比如云南的“燃灯校长”张桂梅老师等。有的师者,看起来很“大”,但他们其实也不过是普通人,像小小的萤火虫,与同道聚在一起,成为照亮时代的火炬。
当下,很多人认识到,要弘扬时代的“教育家精神”。这个“教育家”,不是遥不可及的大师、校长,而是包括所有兢兢业业的教书育人者,他们不是技术性的“教书匠”,而是青少年的领路人、时代精神的持守者。韩愈在名篇《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道”,就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知识,而是支撑整个社会运行的价值取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赓续教育家精神的师者,就是要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萤火虫”虽小,也要争做“大先生”。中小学等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做学生思想工作等琐碎日常,所以更希望以“萤火虫”自况。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就不是深具教育家精神,同时术业专精的大先生。“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这句名言,被人反复引用,主要是在说高等教育,但基本道理也完全适用于基础教育。城市的各类中小学,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校园设施,而是一批真正能引导青少年成长的好老师。
培育和聚集更多萤火虫式的大先生,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万千学生家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