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药”撬动“大民生”:清溪社卫“15分钟药香圈”圈住百姓心
最美清溪 2025-09-11 17:16:56

在2025年东莞市“旗峰杯”

党建工作创新大赛中

清溪镇积极响应

携五大创新项目强势出征:

从“一剂汤药映初心”的社区卫生服务革新,

到“三链融合”助力企业腾飞;

从“红网先锋”赋能网格治理,

到“心电一张网”打造胸痛救治圈;

再到“四剂良方”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

“最美清溪”公众号

特别推出五大创新项目系列报道

带您解码党建引领下的

民生温度与治理智慧

见证新时代基层实践的清溪答卷!

 

 

“小汤药”撬动“大民生”

清溪社卫“15分钟药香圈”圈住百姓心

 

在2025年东莞市“旗峰杯”党建工作创新大赛的激昂号角中,清溪镇携五大创新项目强势出征。其中,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以“一剂汤药映初心:党建引领代煎代配服务惠及两万居民”项目脱颖而出,成为正风增效、党建引领民生实践的生动注脚。这一项目不仅解决了群众“煎药难、配药烦”的痛点,更以创新的姿态,展现了党建引领下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变革与担当。

 

图片

初心如磐:党建引领破解民生难题

图片

走进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扑鼻而来。在中医馆内,全科中医师王建邦正忙着为患者开方。“以前患者取药要等好几个小时,现在通过代煎代配服务,患者第二天就能收到煎好的中药,方便多了。”王建邦的话,道出了项目实施前后的巨大变化。

3.jpg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对群众需求的积极响应。党支部书记侯达繁介绍,随着老龄化加速和慢性病高发,中医药服务需求激增,但传统中药自煎和取药方式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是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居住在厂房宿舍,没有煎药条件,很多人因为煎药繁琐而放弃了中医药治疗。

面对这一民生难题,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中医药服务攻坚专班”,通过深入调研、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打造出了“线上预约+智慧煎药+送药到家”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图片

创新实践:智慧化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率

5.jpg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注重流程再造和服务标准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处方线上上传、远程专业审核、AI智能辅助以及物流实时追踪等功能,大幅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与精准度。

“以前患者取药要排队等候,现在患者将代煎代配处方给药房后,患者就可回家等待。我们中心的药师会及时进行审核、煎药,并将代煎药品送上门。”中医馆馆长黄嘉财介绍道。

此外,服务便民化也是项目的一大亮点。中心延长了中医馆的服务时间,每天从早8点至晚9点,党员带头轮值夜班,满足上班族的诊疗需求。

在质控标准化方面,中心建立了中药代煎代配服务“三级审核处方体系”,从社区药房初审到中心药房审核,再到代煎代配中心中药师审核,层层把关,确保代煎处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我们还制定了《社卫上传代煎处方标准》,明确了上传格式、内容规范与数据要求。”黄嘉财补充道。

图片

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与服务量双提升

2.jpg

项目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成效。第三方调查显示,中医药服务综合满意度达96.8%,其中“再也不怕煎糊药”“像收快递一样方便”成为高频评价。患者候药时间从原来的2.5小时压缩至30分钟内,代煎配送实现“今日开方-明日送达”。

服务量的跃升更是令人瞩目。2024年,中心共提供8.5万剂次中药代煎代配服务,中医馆诊疗量突破7.28万人次,同比增长27.01%;中医适宜技术开展量达5.5万人次,同比增长165.27%。“现在我们的服务承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单日最大服务量突破300人次。”侯达繁自豪地说道。

图片

双向赋能:资源下沉与文化传播并行

1.jpg

在推动服务升级的同时,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还注重资源下沉和文化传播。通过设立“名中医工作室”,聘请市级专家定期坐诊,带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量同比增长165%。同时,通过市级名医带教、跟岗实训培养青年中医师,形成“老带新”传承体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27%。

图片

在服务网络延伸方面,中心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至村级站点,新增中医阁4个,实现“全域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在文化传播方面,中心党员志愿者牵头组建了“中医药服务宣讲队”,开展“中医药进校园”“科普知识宣传义诊”等活动18场。在中医阁设置“中医药服务驿站”,提供代煎政策解读、用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我们还通过代煎包装植入中医药文化标语,累计触达群众8.5万剂次,成为移动宣传载体。”黄嘉财介绍道。

“一剂汤药映初心”,清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创新代煎代配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更推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转型升级。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是正风增效、党建引领民生实践的生动体现,也是清溪镇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