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胎龄仅28周、体重仅1.14公斤、身长37厘米的极早产儿“小雨晴”,在东莞市长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经过60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顺利通过呼吸、感染、营养等多重考验,终于健康出院,回到了父母的怀抱。这个曾经只有成人巴掌大小的宝宝,如今体重已达2.26公斤,能够自主呼吸和进食,实现了生命的奇迹。
28周本是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关键期,但“小雨晴”却提前三个月降生。出生时她身长仅37cm,体重1.14kg,肺部尚未发育成熟,无法自主呼吸,全身各器官功能也极不完善,生后立即转入NICU住进保温箱,用上了呼吸机辅助呼吸。
新生儿科主任陈春明解释,极早产儿肺部缺乏表面活性物质,可能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如同未充气的气球无法扩张”。NICU团队立即实施保暖、呼吸道清理、复苏器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初步稳定后迅速转入监护室。
呼吸关:首战告捷
呼吸是早产儿生存的第一道关卡。在新生儿科主任陈春明的指导下精准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逐步调整呼吸机参数,“小雨晴”逐步从有创通气到无创辅助呼吸,再到最终脱离氧气,每一次参数调整都凝聚着新生儿科医师们对宝宝肺部发育的细致评估。
营养关:打造生命补给线
早产儿肠胃功能极不成熟,喂养难度极大。医护团队通过脐静脉置管和PICC穿刺建立“无痛生命线”。从每次0.5毫升奶量开始微量喂养,密切观察耐受情况,逐步加量直至实现全肠内营养。“看到她从不会吸吮到自主吃奶,是我们最欣慰的时刻”,责任护士梁艳浓说道。
家庭关爱:云端守护与出院预演
尽管父母无法全程陪伴,医院通过每日照片、视频开展“云探视”,及时沟通病情缓解焦虑。护士长袁俭勤表示:“我们不仅治疗宝宝,也在守护家庭。”出院前团队还开展护理培训,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照护技能,确保平稳过渡。
顺利出院:新起点与新期待
经过60天全体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治疗与护理,“小雨晴”出院时体重增长至2.26公斤,可自主呼吸、进食,达到出院标准。但NICU组长吴冬梅强调:“早产宝宝出院不代表‘毕业’,需持续随访视力、听力和神经发育。”科室为此制定了详细居家护理指南并嘱咐家长定期返院复查。
“小雨晴”的成功救治,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新生,更是现代新生儿救治技术与医者仁心的完美结合,相关负责人表示,在NICU还有许多像“小雨晴”一样的早产儿正在努力成长,医护团队将继续用专业、耐心与爱心,为每一个早到的生命保驾护航,让更多“奇迹”温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