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横沥,艺术的活力在青少年心间涌动。“莞一夏”2025东莞(横沥)青少年艺术季展演现场,旋律悠扬、掌声阵阵,四川音乐学院学子陈依琳的歌声格外清亮动人。这位站上舞台的歌者,12年前还是“新候鸟乐队”里抱着尤克里里摸索的“小候鸟”。正是乐队与社区的悉心滋养,让她在艺术的土壤里拾得自信、笃定方向,一步步通过艺考走进音乐殿堂,让梦想悄然绽放。
陈依琳的成长轨迹,正是横沥公益艺术培育的生动注脚。今年暑假,由横沥文化服务中心牵头,相关部门、各村(社区)联合举办“莞一夏”东莞(横沥)青少年艺术季,以400余场活动、惠及超3万人次,解决了职工家庭“暑期看护难”的愁,更用艺术与温暖,为孩子们托起了一段充满欢笑的成长时光。
一堂别开生面的乡音课
夏日阳光透过枝叶,轻轻洒在教室地板上。讲台上,吴婉笑老师正一字一句领着孩子们念粤语防蚊口诀——“蚊虫多,唔好慌,清理积水最紧要……”清脆的跟读声里,满是童真与好奇。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粤语艺术的独特魅力,横沥专门邀请深耕教育领域多年的吴婉笑、王沛珺,在半仙山、长巷、六甲三个村开设粤语歌曲培训课。她们都是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师,孩子们总亲昵地叫她“笑笑老师”和“珺珺老师”。细致拆解声调技巧,再带着孩子们逐字模仿、反复练习;课堂间隙还会教唱粤语儿歌,让原本陌生的乡音,变成孩子们爱学的“趣味知识”。
“老师,‘防蚊’粤语怎么说?”“这个调子好好玩!”二三十名孩子围在讲台旁,提问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更巧的是,这堂粤语课还藏着“健康小心思”——结合当下虫媒传染病防控需求,吴婉笑把“清洁积水”“勤洗手”等词汇融入教学,让孩子们既学会了本土发音,又掌握了健康防护技巧。

“孩子们每次来都主动打招呼,还会跟家长说‘最喜欢笑笑老师的课’。”说起教学里的温暖瞬间,吴婉笑满脸笑意。即便日常教学忙碌,她仍坚持暑期开课:“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感受他们的活力,我也像变年轻了。能让娃在玩中学知识,这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一场多方托举的艺术盛宴
粤语课的热闹,只是横沥暑期活动的一角。在“寻踪芋香美地”山厦村农耕研学现场,“小候鸟”们一边跟着村民挖芋头、探村落历史,一边听网格员用“身边案例+互动问答”讲安全知识——“如果看到小伙伴落水,能不能直接跳下去救?”“过马路要注意什么标志?”原本枯燥的交通、消防、防溺水常识,变成了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安全意识悄悄在心里扎了根。
在“童心绘萃,快乐一夏”活动中,孩子们围着画板发挥创意,网格员则在旁轻声指导色彩搭配;恒泉社区的软陶泥工坊里,孩子们捏出“舞狮”“龙船”等本土元素;村头村的硬笔书法课上,墨香伴着笑声……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背后,是横沥“文化+网格”模式的用心托举。
为了让更多孩子参与,工作人员用纸质邀请函+微信群精准邀约,还联合镇网格中心打造4场专属活动,吸引数百“小候鸟”报名参加;200多名志愿者与网格员走进出租屋、广场,发放1000多份宣传单,主动邀请孩子加入。不仅如此,横沥还整合艺术老师、社工机构、企业等资源:联合东莞万好、诺正电子等企业开设厂区专场,让职工娃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活动;在稻香文化空间开展“小小导赏员”培训,让孩子变身本土文化“宣传员”。
更让人惊喜的是,活动里满是“横沥味道”。石涌舞狮课上,孩子们跟着传承人学摆姿势;田饶步舞草龙活动中,孩子们举着草龙跟着鼓点起舞;隔坑社区的龙船鼓体验,让娃们亲手敲响本土民俗的节奏。
活动收官时的展演,更是把快乐推向高潮:书法、软陶、粤剧公仔等作品摆满展厅,直观展现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新候鸟乐队”弹唱、朗诵快板、相声表演轮番登场,“小候鸟”们化身“小主人”,全程担当主角;指导老师分享的教学故事,更让现场家长频频点头:“这样的活动,比让娃在家看电视有意义多了。”
一颗播种热爱的种子
艺术滋养心灵,美育点亮未来。这场暑期艺术季,不仅留下了无数精彩瞬间,更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热爱与责任的种子。
在横沥,有支家喻户晓的“新候鸟乐队”,成员全是外来务工者子女。为了圆孩子们的音乐梦,社区敬老服务、禁毒宣传活动、赴港文化交流……自2013年成立以来,乐队已培养到第四代成员,累计公益演出超50场,这群孩子成了横沥亮眼的“文化小使者”。
在“莞一夏”2025东莞(横沥)青少年艺术季展演现场,四川音乐学院流行演唱专业学子陈依琳的歌声,正是这支乐队培育出的动人回响。12年前,她还是乐队首批成员中抱着尤克里里初学的孩子;12年后,艺术的甘霖已让她的梦想枝繁叶茂。“我最早在乐队学习尤克里里,后来循着这条路参加艺考,一路考上了川音。”陈依琳成长轨迹,离不开隔坑社区服务中心与乐队的陪伴。这里不仅给了她自信,更以艺术为土壤,让她一步步踏入专业音乐殿堂,绽放出灼灼光华。
如今每逢寒暑假,她总会回到隔坑社区服务中心,陪着学弟学妹练琴、参加活动。2019年作为首个赴港民工子女乐队成员登上香港浸会大学舞台的经历,仍是她最珍贵的记忆:“我站在台上又紧张又自豪。那份经历让我明白,只要真心喜欢,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此外,从隔坑社区春晚到东莞市禁毒宣传现场,她的歌声始终传递着这份因艺术而生的温暖。

这便是横沥公益艺术培训陪伴“小候鸟”成长的生动缩影,也是“莞一夏”公益艺术培训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汲取艺术的养分,东莞市文化馆横沥分馆,各村(社区)支馆,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守护着孩子们的艺术梦想。
活动的暖心成效,藏在家长的反馈里。来横沥9年的华女士,带着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两个孩子报名了研学活动:“关注公众号报的名,没想到娃这么喜欢。活动结束后,明显感觉孩子开朗多了,还会跟我们讲粤语口诀、农耕趣事。”

缤纷活动里,城乡文化悄悄交融;欢声笑语中,一颗颗童心向阳生长。横沥用“家门口”的暑托课解了职工家庭的忧,用有温度的活动托起了孩子们的“成长乐”。这个夏天,每一份成长与欢笑,都是最动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