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爱的双向奔赴。”在东坑,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乎爱与成长的温暖接力。近年来东坑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仅改善办学条件,更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专业能力培训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三位教育工作者用爱心书写的温暖故事。她们分别来自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如同教育长河中的三段优美浪花,以温柔坚定的力量,共同托举着孩子们的未来。
01
在东坑镇第三小学,温馨老师办公室里总备着干净毛巾和几双新袜子。这个习惯源于一年前那个雨天。去年秋天,刚毕业的温老师成为一年级班主任,遇到了怯生生的恬恬——一个从湖南来的小女孩,敏感胆小,每天在校门口哭着不愿进校。温老师用耐心一点点打开孩子的心扉,直到那个雨天的早晨。

刚上一年级的恬恬在操场玩耍时滑进水洼,哭得不知所措。温老师把她带到办公室,细心擦干她的小脚,将湿袜子洗净晾干。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让内向的恬恬第一次主动拉住老师的手。“从那天起,恬恬就像变了个人。”温老师说。曾经不敢举手发言的女孩,现在会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曾经害怕陌生环境的孩子,如今成了班级的“小管家”。

如今,恬恬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还会提醒老师帮助其他同学。爱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这正是教育最美好的模样。温老师说:“教育就是在这点点滴滴中完成的。我们给孩子一点温暖,他们就会回报更多的成长。”
02
“何其有幸,让我们遇见了您!”松实东中初一学生叶峻奇一篇题为《三尺讲台,万缕情谊》的作文,近日在校园中悄然流传,成为这个教师节最动人的注脚。

作文中记录的,是英语老师丁丽如与孩子们之间“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三个月前,丁丽如因意外导致左手骨折,医生建议休养三个月,但她在开学第一天就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当时看到丁老师缠着绷带走进来,我们都哭了。”初一学生叶峻奇回忆道。令他意外的是,丁老师没有诉说伤痛,反而坚定地说:“同学们,这学期我们的英语成绩绝不能落后!”
这句话成为班级的转折点。学生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课代表每天帮老师板书,英语成绩从年级中游跃升至前列。叶峻奇在作文中写道:“您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什么是坚持。原来,这就是双向奔赴。”丁老师的手伤至今未愈,但她笑着说:“孩子们用进步治愈了我。”学生叶峻奇在作文中则深情写道:“在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经师’与‘人师’的最好模样。”
03
早晨7点,东坑镇中心幼儿园里,保育老师谢苑娥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开窗通风、擦拭桌椅、消毒玩具……这套动作,她重复了十二年。

秋日一天午休时分,孩子们正在走廊散步。谢苑娥突然发现有个小朋友呼吸急促、脸色发紫,随即昏倒。她瞬间判断是异物窒息,立刻运用海姆立克法实施急救。几十秒内,校医携设备赶到,班主任联系医院与家长,园长协调开通绿色通道。多人协作持续施救,直至孩子吐出异物。12分钟后,孩子被送达医院。因急救及时、操作专业,最终脱险。家长感动地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

这场高速救援并非偶然,十二年来,谢苑娥精研专业技能,考取急救证书,学习儿童心理,成为家长心中“最放心的人”。“要给孩子专业的守护,自己先做专业的人。”这是谢苑娥的工作信条,也是她赢得尊重的秘诀。
三个故事,犹如三束温暖的光
照见东坑教育发展的细腻图景
从幼儿园到中学
从生活照料到学业辅导
从身体呵护到心灵滋养
教育的温度在这里延续、传递
这个教师节
让我们致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他们用一双手、一封信、一颗心
编织起东坑教育的温度
也让我们看到:
“最好的教育,从来都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