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韶关市教育局举行莞韶“筑梦奖教”颁奖仪式活动,第八批支教韶关的教师中有15人获优秀支教教师荣誉,其中有一位来自东莞的老师罗光信。站在台上,他说:“支教是我的梦想,我愿为粤北教育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让学生发现语文的美,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
罗光信是东城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初中语文高级教师。他支教的地方是广东省新丰县,位于粤北,是我国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是目前经济与教育欠发达地区之一。
依照莞韶融合发展策略,罗光信在临近退休时,毫不犹豫地选择去支教,他想用自己所学为粤北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
2024年秋,早上六点,地处粤北山区的新丰县城还被大雾笼罩,年近59岁的罗光信已经开车开上通往乡镇学校的山路。手捧教案的身影在蜿蜒小路略显单薄,但他的脚步却异常坚定。
当他走进新丰二中初三(14)班教室时,孩子们看到鬓角染霜、笑容温润的老师,大家都没想到这位即将退休的老师竟主动请缨承担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罗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学生小陈回忆:“他教苏轼的词,会带着我们一起吟诵,从抑扬顿挫中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讲《偷书记》时,眼睛里闪放光芒,好像他就是那个爱书的孩子。”
一个学期下来,这个班的语文成绩显著提升,及格率从35%提升到85%。孩子们说,是罗光信老师让他们发现了语文的美,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温度。
“我们要让每个人都成为持灯人”
2025年春,罗光信调任新丰县教师发展中心,很多人以为他只坐在办公室指导工作,但他背起帆布包,装上听课本和水壶,开始了更频繁的“下乡之旅”。
在遥田中学,他听完课后,拉着年轻教师的手悉心指导:“这篇《驿路梨花》讲得很好,如果能让学生也当一回‘梨花',是不是更能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
在回龙小学,他跪在操场边,和孩子们一起修补破损的足球网。老师们感动地说:“罗老师不仅来指导我们教书,更是真心陪伴我们育人。”“一个人举着火把,只能照亮一段路;我们要让每个人都成为持灯人。”他主持成立名师工作坊时这样说。
多照亮一个孩子,多温暖一位老师
曾玉蓉老师至今记得,为了帮她准备一堂公开课,罗光信利用周末通过视频陪她打磨教案到深夜。他总说:“别怕,有我在。”这句话给了曾玉蓉老师莫大的勇气。
教学工作坊成立半年来,已经开展教研活动23次,带出5名县级教学能手。
曾玉蓉老师坦言:“罗老师就像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课堂,更温暖了我们的教育理想。看到乡镇学校简陋的图书室和破损的体育器材时,他悄悄擦去眼角的泪。”
罗光信多方联系,促成东莞市潇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东莞市比比印刷有限公司等捐赠价值8万余元的图书和体育用品给当地幼儿园和小学。
捐赠仪式上,一个小女孩抱着新足球不肯放手,她小声问:“罗老师,我们真的可以天天踢球吗?”他蹲下身,摸摸小女孩的头说:“当然可以,老师还会来看你们踢球呢!”那一刻,他眼里的温柔让在场的人都湿润了眼眶。
“我不是火炬,只是一盏小灯,能多照亮一个孩子,多温暖一位老师,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夕阳西下,看着罗光信背起书包走下山坡的背影,仿佛看到一位意志坚定的持灯人,用自己的光点亮更多的灯,让粤北的夜空更美丽。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罗光信喜欢一句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年轻时,他感觉那是一种友情;而今,临近退休,踏上支教之路,感觉那是一种责任。他爱吟诵这句诗,感觉是他教书育人的最好注脚。
一盏灯,一颗心,一份情,在粤北山区的教育画卷上烙下他深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