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聚焦坚守在教育一线的“筑梦人”——他们以讲台为阵地,以热爱为底色,将知识传递、将心灵点亮,用平凡的坚守书写不凡的教育故事。本期,让我们走进塘厦镇中心小学教师沈萍的体育课堂,看她如何用健美操为孩子们搭建成长舞台,让体育教育成为逐梦的“助力器”。
在塘厦镇中心小学的健美操教室里,总能看到沈萍身着运动服的身影:她穿梭在学生队伍中,一边喊着“抬头挺胸,嘴角微笑,注意节奏”的指令,一边细心调整每个孩子的动作,任何细微差错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这位从教17年的资深体育教师,身姿仍如少年般灵动。
以专业破“副科”偏见
沈萍与体育的缘分始于童年,“小时候我就特别好动,而且有一些体育天赋。”高二选择专业发展体育后,每天五点半到校训练、放学后继续加练,“那时候训练很苦,但我从没觉得累,反而享受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的感觉。”沈老师回忆道。体育带给她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伴随她走过求学岁月,最终引领她走上体育教育的道路。
2008年,沈萍自武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追随爱情来到塘厦。两年后,她扎根塘厦镇中心小学,专注体育教学,将青春献给讲台。
一直以来,体育课在许多家长眼中都是“副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带孩子玩,这种观念需要改变。”沈萍没有抱怨,而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证明体育教育的价值。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将游戏融入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她创新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课上获得成就感。
2011年,她发挥自身特长,组建了学校健美操队。“刚开始只有几个学生报名,家长们担心训练会影响学习成绩。”沈萍理解家长的顾虑,她向家长保证:训练不会占用学习时间,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她兑现了承诺。队员们每天利用早操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训练,周末偶尔加练。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滑,反而因为学会了时间管理和提高了专注力而有所提升。
让特长成为升学“新路径”
为了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特色,沈萍耗费了许多心血构建健美操特色课程体系。从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筛选,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她都全程参与。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健美操队迅速成长,在国际、全国、省、市各类健美操大赛中大放异彩,累计揽获金牌150余枚。看着学生们在赛场上自信地展示风采,用汗水和努力换来荣誉,在运动中强健体魄、磨砺意志,收获成长与快乐,她的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随着队伍成绩越来越好,沈萍开始思考如何让孩子的特长成为他们升学的助力。她研究相关政策,发现多所高校都有健美操特长生招生计划。这意味着,跳健美操不仅是一种锻炼方式,还可能成为通往理想学府的“绿色通道”。“这个消息让我兴奋不已,我立即着手制定更加系统的训练计划。”沈萍说。多年来,在沈萍的努力下,已有多名学子通过健美操特长考入理想学校。
沈萍不仅坚守教学一线,更始终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她坚信,科研是推动教育进步、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引擎。为了探索更科学、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她积极投身课题研究,主持省、市级课题共3项,聚焦于健美操教学与学生综合素养的融合路径,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创新应用。此外,她还参与了12项省市级课题,与同行共探体育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作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沈萍更承担起传承与引领的使命。她常对年轻教师们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她看来,体育教育的根本,在于激发学生对运动真正的热爱,让体育锻炼成为他们受益终身的习惯。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8位教师荣获市“品质课堂”一、二等奖,塘厦团队屡次在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她还多次受邀为全市近百名健美操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在教学、训练与科研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推动健美操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心血与热忱。
从教17年,沈萍手握全国“一师一优课”一等奖等诸多荣誉,但她最珍视的仍是孩子的爱戴与成长。“让运动成为孩子追逐梦想的翅膀,用坚持为未来蓄力”,她始终以体育塑造学生意志、精神与勇气,在教育路上持续为孩子筑梦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