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无人车走进寻常百姓家,市场规模很大了,我相信无人船未来可期。”在松山湖,小豚智能是一家从事水面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科创企业。企业副总经理王贻辉告诉记者,绿色化、智能化是船舶发展的两大方向,在智慧航运上拥有巨大潜力。
自2020年在从松山湖成立以来,小豚智能乘风破浪,持续攻坚水面无人驾驶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航运、海洋防务、水上文旅、水产养殖等领域,目前已拥有40多项无人系统的知识产权和30多项发明专利。王贻辉信心满满地表示,“小豚智能今年销售额将翻番,预计明年还能翻一番。”

提供船舶智慧驾驶解决方案
在松山湖,搭载喊话器、警示灯的水面安防巡逻无人船,可实现循迹航行、喊话驱离、闪光警告、拍照取证等功能。
在大湾区水道,搭载高精度传感器的小型双体智慧海洋无人船,可实现水质采样、水质监测、航道勘测、水域巡逻等功能。
在城市河涌,一艘水面保洁无人船可在河道、港区等水域实现自主航行、教育宣传以及垃圾收集等功能……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松山湖的小豚智能,实地探访这家致力于无人船和智能船舶核心部件研发的创新企业,了解其如何用硬核科技“链动深蓝”。
成立于2020年的小豚智能,前身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全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2016年,该团队落地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展了5年的科研和实践,在无人船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与自主控制、多艇协同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共性技术和核心功能部件。
作为国内领先的水面无人驾驶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小豚智能致力于研发无人船和智能船舶核心部件,已形成小豚动力、小豚智控和小豚智讯等核心功能部件;河豚、江豚、海豚系列无人船平台;小豚智测、小豚智游和小豚智教等行业解决方案。
“我们产品主打两个方向,一是针对小船的无人驾驶,二是针对大船的智能辅助驾驶。”无人自主技术,一直被视为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王贻辉介绍,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人系统代替人去执行复杂、危险和重复的任务是大势所趋。“无人船的发展逻辑,与新能源汽车是一样的,往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王贻辉将船比作载体,他说,小豚智能的下游客户包括水质检测、港口、教育、环保、船舶、测绘、应急等部门。“提供无人船行业解决方案、船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赋能水面无人驾驶行业客户。”
智能航运大幅降低用工成本
当前,水上无人驾驶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如何改变生活?
小豚智能成立以来,拥有40多项无人系统的知识产权和30多项发明专利,覆盖环境感知、自主控制、决策规划、多艇协同、自主集成等各项技术。先后在7位院士的见证下完成了自主首航,国内首次机艇协同自主起降。目前,已经在松山湖完成了系列产品研发。
具体到无人船,会配备自主研发的核心功能部件,在运行时,利用GPS定位、视觉、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检测周边环境,可实现环境感知,具有目标识别、航迹规划、自主导航避障等功能。
“产品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降低劳动强度方面作用明显。”王贻辉介绍,小豚智能的无人船执行任务时,仅需要制定工作任务,具体执行过程由无人船自行决策,全程不需要人员干预,是真正的“全自主”、真无人。“目前,我们已形成江豚、海豚、河豚系列无人船平台,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不同需求的客户定制化需求。”
2024年,多家无人船领域上下游企业在广州白云湖、海珠湖等地批量投放智能游船,被认为是国内智能新能源游船规模化投放运营元年。2025年,小豚智能以无人驾驶前沿技术优势,隐身幕后提供自动驾驶技术系统,成为目前国内领先的智能游船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引领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小豚智能联手合作伙伴,在游船智能化转型征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小鲸大合推出的“轻舟号”智能游船推向市场一年就卖出上千艘;米兰船业和佛山南海政府深度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广东氢湾,共同打造绿色智能的“水上南海”;美蓝游艇的智能休闲游船,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的热捧。
当前,各地滨水文旅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正全面铺开:老旧码头的绿色化改造有序推进,岸电系统与氢能加注站的网络化建设初具规模,智能化泊位布局加速落地,全域网络覆盖能力持续提升,为智能游船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湖泊到大海,科技不断支撑和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在全球无人自主技术这片无尽蓝海,小豚智能正乘风破浪、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