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虎门医院分诊台前,57岁的罗阿姨弯着腰、紧紧捂着上腹部面色苍白地走了进来:“护士,我这儿疼得厉害,像胃里翻江倒海……”
“腹痛?”值班护士一边上前搀扶,一边敏锐地捕捉到异常,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胃痛”,她立即向值班医生汇报,医护协同评估迅速启动,一场守护生命的极速救援悄然拉开序幕。

接诊护士与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捕捉到罗阿姨疼痛位置虽在上腹,但伴有难以名状的压迫感和细密的冷汗。“腹痛不等于胃病!”医护团队意识到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在医生的指导下,护士为罗阿姨连接心电图机,获取心脏电活动第一手资料,同步进行床边快速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POCT),获得关键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显示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血管堵塞,患者心肌正在坏死。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医护团队瞬间进入“战时状态”,根据医嘱,迅速建立双路静脉通道,为急救药物快速输注铺平道路,并协助罗阿姨服下“心梗双抗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为后续血管再通争取黄金窗口。
在与心血管内科专家进行紧急会诊后,患者被转往医院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转运途中,救护车医护人员全程严密监护患者的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备齐急救药品和设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此外,医院同步介入手术准备;病人一下车就被紧急送往介入手术室,心内科团队顺利实施急诊PCI手术,成功开通了堵塞的血管,目前,罗阿姨病情稳定,正在康复中。
虎门医院有关负责人提醒,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千变万化,上腹痛、恶心、呕吐、牙痛、肩背痛、极度乏力、出冷汗等都可能是心梗发出的求救信号。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或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中老年人,切勿自判为“胃病”而延误,一旦出现持续不缓解、伴有胸闷、气短、压榨感、濒死感或不明原因大汗的上腹部或胸部不适,请务必停止一切活动,拨打120,或立即前往最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