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鸽、药膳肉鸽、
盐焗肉鸽……
一只产自高要区回龙镇的肉鸽,
可在粤菜师傅的手里
变换出各种口味,你最爱哪种?

△煲汤、煎炸、焗烤……回龙肉鸽可以变化多种吃法。邓达荣 摄
近年来,高要区回龙镇
加快推动肉鸽产业三产融合,
这些餐桌上的美味
正托起一个年产值近9000万元
的特色产业。


作为肉鸽产业三产融合的典范,
在高要区回龙镇大田塱村,
大田塱鸽庄依托
锦冠肉鸽养殖专业合作社
实现了“从鸽场到餐桌”
的全链条掌控。

△回龙肉鸽养殖基地。黄绮雯 摄
合作社肉鸽养殖基地
距餐厅仅数百米,
从宰杀到烹饪再到端上餐桌,
能最快速度、最大限度
保留鸽子新鲜风味。
得益于这种自产自销模式,主厨可精准掌控每只乳鸽的肉质特性——18日龄乳鸽肉质细嫩无膻味,最适合制作现炸红烧乳鸽;40日龄鸽肉质紧实,则成为养生药膳鸽汤的最佳原料。


大田塱鸽庄总厨徐强辉
还研发出盐焗手撕鸽、古法盐焗鸽、
清香中鸽焗饭等特色菜式,
在标准化养殖与创新烹饪的碰撞中,
大田塱鸽庄的
菜品研发形成了独特竞争力,
在客流高峰时段,
一天能卖出上千只肉鸽。






△以上8图 邓达荣 摄

回龙肉鸽为何如此深受市场欢迎?
这要从养殖开始说起。
△回龙镇肉鸽养殖基地。赖家乐 摄
回龙镇大田塱村
现有“锦昌”和“锦冠”
两个肉鸽养殖合作社,
共养殖了种鸽46000对。
其中,锦冠肉鸽养殖合作社原有种鸽22000多对,加上今年投产的二期养殖场,现总存栏种鸽26000多对,预计8月底将达31000多对;两个合作社的鸽场全部达标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出栏肉鸽100多万羽。
在锦冠合作社的现代化鸽舍,
恒温系统与自动喂食装置取代了传统养殖方式;
养殖管理标准化
让分散的养殖户凝聚成品牌共同体,
全镇10个规模鸽场、
两个省级肉鸽养殖专业村,
共同打造“回龙肉鸽”金字招牌。

回龙镇的肉鸽养殖产业,
也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自上世纪90年代,
回龙镇已经开始养殖肉鸽,
但真正的飞跃始于产业链思维。

领丰鸽业通过采用“公司+养殖户+基地”模式,带动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产能连年跃升。宽郊村老师傅苏广良改造猪舍重操旧业,更将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技术传承让产业根基愈发坚实。

△回龙肉鸽养殖基地。赖家乐 摄
2023年,
276万羽肉鸽“飞”出回龙,
创造5526万元产值;
2024年,出栏量飙升至446.8万羽,
产值达8936万元。
如今的回龙镇,
已经织就一张肉鸽产业融合之网。
领丰鸽业等企业提供种鸽与技术,联结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

△回龙镇肉鸽养殖场。梁诗茗 摄
深加工项目加速谋划,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回龙肉鸽加工环节。邓达荣 摄
餐饮业赋能与美食展览吸引游客,传播肉鸽美食文化。

△大田塱村肉鸽深加工产品。回龙镇供图
建立一套标准,
形成一个龙头,致富一方百姓。
这是回龙镇肉鸽产业发展的愿景,
也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预计2025年,
回龙肉鸽年出栏量将达450万羽,
产值约9000万元。

△回龙镇。图源 高要发布

当前,高要区回龙镇
正以“标准化+农业+旅游+餐饮”
的融合模式,
书写肉鸽产业发展篇章。
希望回龙肉鸽这一金字招牌
将随着食客们的赞誉,
飞出高要、飞向更广阔的湾区餐桌。


来 源:高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