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东城中学 欧阳子菱《穿过弹孔的回响》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02 19:30:19

那个炙热的周日下午,我在东莞图书馆为“重走东纵路”征文发呆。烦躁中,我翻开发黄的《从东江纵队到两广纵队》,指尖突然触到一页带有弹孔的书页。世界霎时安静。文字流动重组,浮现出一行字:“同志,你也憎恨侵略者吗?”

我心跳加速,颤抖写答:“你是谁?”“东江纵队,曾生。”我怔住了——那是东纵的司令员。透过弹孔,我仿佛看见硝烟弥漫的山林间,一位穿旧军装的中年人正在煤油灯下写字。

我尝试写下:“曾司令,现在是2025年。”字迹停顿良久,他问:“东莞还好吗?日本人还在吗?”“早赶跑了!东莞现在是文明城市、制造名城……”我激动不已,却一时语塞。他回复:“慢慢说。我们最想知道的是老百姓过得好不好。”于是我告诉他:“地铁如光带连接城市,千万书籍飘香,红旗在校园飘扬。再也没有防空洞和轰炸机的惊鸣,孩子们在明亮教室中安心成长。”字迹变得潦草,仿佛执笔的手在颤抖:“真好……我们想象过胜利,但不敢想象这么好。”

我问:“你们打鬼子时不害怕吗?”“怕,怎么不怕。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做。我们这一代把仗打完,后代就不用打了。”

我仿佛看见1943年山洞里,他在煤油灯下写字,枪声隐约可闻,心里却装着82年后的我们。“谢谢您!”我泪滴书页,“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正是你们用鲜血换来的,”

弹孔渐渐缩小。最后一行字浮现:“要珍惜,要守护。带我们看看今天的东莞。”

声音回归,我仍坐在图书馆。但那本书的空白处,多了几行淡淡字迹:“未来可期,后继有人。”我走向窗边。夕阳西下,东莞大道华灯初上,车流如织,孩子唱歌走过,老人下棋谈天。

我忽然明白,“重走东纵路”不是走过距离,而是走过时间,去理解一种选择与精神。他们用生命捍卫的,正是这样平凡的日常。而我们每一天的幸福,就是最好的回答。

作者:东莞市东城中学初一14班欧阳子菱;指导老师:李文华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