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启动“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构建全方位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东莞+ 2025-09-02 17:05:54

东莞人口超千万,市民心理健康需求日益多元。为全方位提升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有效回应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东莞正式启动“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

近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正式印发《东莞市“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为社会构筑起一道坚实有力的心理健康“防护网”。

该行动标志着东莞市精神卫生工作进入系统性提质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不仅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东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将为超大城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东莞经验”。

聚焦核心目标:扩容提质,强化公平可及

《方案》明确,未来三年的行动将以扩充精神卫生医疗资源总量、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目标。着力将服务主动延伸至社会基层和更广泛群体,显著增强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全面提升公众对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自我调适能力及主动就医意识,持续减轻社会歧视与病耻感。

《方案》设定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底,实现临床心理门诊在所有镇街(园区)的全覆盖;市精神专科医院规范开设心理门诊、睡眠门诊;市妇幼保健机构开设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到2027年底,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将更加健全,市级精神专科医院达到三级专科医院配置标准;规模较大的相关医疗机构普遍开设心理、睡眠门诊;“12356”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心理健康知识“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活动常态化开展,全市每年完成不少于100场心理健康知识宣讲。

八大重点任务:系统推进,多措并举

围绕行动目标,《方案》部署了八大项共25条重点任务与措施,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实施路径。

1.推进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大精神专科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建设力度,规范综合医院精神科建设管理,并鼓励中医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纳入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其打造成为精神医学高地,提升其医疗、教学、科研综合能力,力争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精神专科医院前20%,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快改扩建市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至三级标准,补齐镇级服务短板,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心理门诊建设,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2.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建设心理、睡眠门诊,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服务,并探索互联网心理治疗。推动建设集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支持精神卫生专科发展,优先将其纳入各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强化专科联盟和亚专科建设(如阿尔茨海默病、儿童孤独症等)。尤为重要的是,推广“身心同治”理念,将心理问题筛查纳入各临床科室日常诊疗,实现早期识别与干预。

3.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延伸。建立市级医院与省内外高水平医院的协作机制,加快专家工作站建设,并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区域协作。推动优质资源通过专科联盟、技术指导、医师下沉社区(坐诊、查房、宣教)等方式向基层延伸。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探索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模式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案管理服务模式,构建清晰的分级诊疗秩序。

4.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加大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和新入职医师招聘力度,加强护理人员、心理治疗师等配备。充实基层精防人员和多学科管理团队(精神科医师、公卫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社工)。优化支持政策,在编制、薪酬待遇、岗位比例等方面向精神科医务人员倾斜,确保其薪酬水平不低于临床同岗医师平均水平,并对基层人员给予适当补助。

5.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依托市第七人民医院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实施“1+1”双向模式能力提升项目,针对性提升精神科转岗医生、社区精防人员的诊疗服务与管理协调能力。同时,加强对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的精神心理知识培训,提升其识别处置常见问题的能力。

6.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五进”活动。组建市级专家巡讲团和科普专家库。要求各级机构定期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医院开展讲座(市级巡讲团每年不少于10场,主要医院每年不少于5场,妇幼机构面向重点人群每年不少于2场)。特别关注警察、医护、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开展相关培训。

7.用好“12356”心理援助热线。全力提升热线应用服务,加强座席和话务保障,健全制度标准,优化流程,强化培训,探索AI赋能,确保热线“接通接好”。加强与110、119、120等热线的协同联动,开展联合应急处置和闭环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听率。

8.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先进地市试点经验,纵深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艺术疗愈等创新模式。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干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协同教育部门完善学生心理危机“转介就医”绿色通道;普遍开展孕产妇心理筛查和疏导。巩固壮大市、镇两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确保突发事件后能高效响应。

《方案》强调,本次行动实施范围覆盖全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机构。各镇街(园区)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细化部署,协调资源提供保障。要充分发挥现有村(社区)关爱帮扶小组作用,分级分类开展服务管理。同时,加强调研指导、效果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落实、见行见效,真正惠及于民。

文字:记者 刘召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