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场活动进企业、约30万人次走进图书馆、公益培训班职工满意度超99%……东莞市工人文化宫是首批全国标准化工人文化宫,近年来,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推进“三课融合”模式,持续讲好“理论课”“历史课”“实践课”,形成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模式。
讲好“理论课” 武装广大职工头脑
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广大职工头脑,全年开展“我心向党”思想政治引领主题演出进企业活动45场,以文艺为载体把党的创新理论拓展至工厂车间、项目现场,把“大学习”的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搬到生产一线,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常态化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分享会”“职工故事会”等思政引领活动,把“我们想说的”和“职工爱听的”结合起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
依托工会图书馆学习阵地,在最显眼位置设置党建专柜、党的二十大图书专柜和工会专柜,邀请劳模、工匠、最美职工开展“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等系列职工阅读活动,打造“工”字阅读活动品牌,开展线下活动超140场,参与读者近万人次,拉动全年进馆读者约30万人次。
聚合资源建设“线上工人文化宫”,通过粤工惠、文化宫视频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以通俗化、大众化、年轻化的话语体系引领宣传教育创新。今年以来,文化宫新媒体平台访问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力打造“大思政课”精品、优品、网红产品。
讲好“历史课” 滋养职工精神世界
把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基因植入各种文体活动中,举办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晚会,编排了由职工原创、职工演绎的各类文艺节目,通过光影秀、群舞、合唱等方式讲述百年工运历史,活动直播观看人数近32万人次。
在场馆内,设置《党史中的东莞工运印记》展览和东莞市劳动模范展厅,激励广大职工赓续东莞工运红色基因,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建功新时代。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深入挖掘本土红色工运元素,精心创作《工运新篇》《新时代工人》、舞台剧《觉醒》等优秀文艺作品,生动展现各行各业劳动者从过去到现在的奋斗故事。
深度挖掘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开展“情暖劳动者 乐享莞味年”“粽享端午 趣文化宫”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累计举办26场,照片直播点击量达194万人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工文化相融合,深化职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讲好“实践课” 凝聚广大职工奋进力量
围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以职工的职业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公益培训,全年开展11期17大类821个班次公益培训,培训职工超2.2万名,职工满意度达99.25%。重磅推出DeepSeek应用课程,课程报名和录取比例最高达127:1,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培训课程之一。
坚持以“青年夜校”照亮职工成长路,实行错时、延时开放服务制度,在特殊节日增设体验课堂、在职工下班后的时间和周末开设咖啡品鉴、烘焙、手机摄影、视频剪辑等“夜课堂”,“夜课堂”占所有班级比例达74.5%,有效解决职工“白天没空学、晚上没处学”的实际困难。
促进培训成果转化,推动更多优秀学员从课室走到商圈、广场、公园以及庆“五一”国际劳动节等各类文艺晚会的舞台上,今年以来举办了2场公益培训结课汇演,线上视频、直播浏览量约40万人次,照片浏览量约360万人次,合计点赞量2.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