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东莞,阳光依旧炽热。当校车缓缓驶入东江纵队纪念馆,我知道,这次特别的研学之旅开始了。作为高一学生,以前我总觉得历史离自己很远,可这一天的经历,却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触摸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走进纪念馆,玻璃展柜里一双破旧的草鞋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的鞋面磨得几乎透明,补丁摞着补丁,鞋带也断了又接。讲解员说,这是当年东江纵队战士翻山越岭打游击时穿的。我低头看看自己崭新的运动鞋,心里突然有点不是滋味。墙上的老照片里,战士们满脸尘土,衣服破旧,可眼神却格外坚定。他们中很多人都和我们差不多大,却已经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那一刻,历史书上的文字好像都活了过来。
在厚街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们举行了庄严的献花仪式。洁白的菊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对烈士的思念。老师给我们讲了陈康的故事: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他背着受伤的孩子在暴雨中狂奔,身后是敌人紧追不舍的枪声。最后,他身中数弹,却用自己的身体死死护住了孩子。听到这里,周围一片寂静,很多同学都红了眼眶。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是我,能有这样的勇气吗?
最难忘的是在榴花抗日纪念亭学唱《东江纵队之歌》。一开始,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声音小小的,还老是跑调。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走了过来,说要教我们唱。他的头发已经全白,可一开口,那铿锵有力的歌声就把我们震住了:“我们是东江纵队,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在老爷爷的带领下,我们越唱越响亮,歌声回荡在纪念亭上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士们,也是这样唱着歌,奔赴战场。
走在东莞的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高耸入云的大楼,我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虎门大桥上车水马龙,松山湖里科技企业林立,这些曾经只觉得普通的景象,现在看来都格外珍贵。原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像东江纵队战士那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这次研学,就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虽然不用上战场,但好好学习、帮助他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又何尝不是在传承东纵精神呢?带着这份感悟,我踏上了归途。我知道,这次研学的结束,正是传承红色基因新旅程的开始。
作者:东莞市石龙中学 高三 17班 谭思蓉;指导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