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 杨智焱《风雨东纵路,丹心照来人》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01 12:47:15

雨丝斜斜地打在肩头,脚下的山路泥泞湿滑,仿佛还残留着七十余年前的硝烟气息。跟着向导的脚步重走东纵路,那些课本上冰冷的文字,终于在这片红土地上有了温热的模样。

行至半山腰的隐蔽山洞前,向导指着洞口被烟熏黑的石壁说:“这是当年东江纵队的临时医疗所,护士们就在这儿用草药和旧布条为伤员包扎。”我伸手触摸粗糙的石壁,指尖传来的凉意里,似乎藏着伤员强忍疼痛的呻吟,藏着护士们彻夜不眠的身影。很难想象,在缺医少药的绝境里,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回战友?洞口那株历经风雨仍挺拔的松树,或许就是答案——是信仰,让柔弱的生命也能拥有钢铁般的韧性。

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一块刻着“情报交通站”的石碑静静立在溪旁。向导讲述着交通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传递密信的故事:有的扮成货郎走街串巷,有的伪装成渔民穿梭于河道,把重要情报藏在竹扁担里、鱼肚子中。我蹲下身,看着溪水中自己的倒影,忽然想起课本里那句“没有硝烟的战场”。原来真正的勇敢,不是在枪林弹雨中冲锋,而是明知前路凶险,依然选择为信仰挺身而出。

最令人动容的是山巅的无名烈士墓。小小的土堆前,只有一块简陋的木牌,上面模糊的字迹记录着一位十七岁战士的牺牲。十七岁,本该是和我们一样在教室里读书的年纪,他却扛起枪,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片山林。细雨中,我们自发地鞠躬致敬,风声里仿佛传来他年轻的誓言,那声音穿越时空,叩击着我们这代人的心灵。

下山时,雨停了,夕阳为群山镀上金边。回望走过的山路,泥泞早已沾满裤脚,但心中却无比澄澈。重走东纵路,我们走过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那些年轻的生命用热血告诉我们:岁月静好从不是理所当然,今日的山河无恙,是无数人用青春与生命守护的结果。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或许不必再面对枪林弹雨,但东纵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灯塔。当我们在学习中感到疲惫时,想想那些在山洞里坚持学习的战士;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想想那些在绝境中永不放弃的英雄。把对先烈的崇敬化作前行的力量,这便是我们重走东纵路的意义,也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作者: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 高一 21班 杨智焱;指导老师:苏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