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塘厦中学 邓梓琳《追寻东纵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29 22:22:28

东江纵队,是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承载着深厚的革命记忆与红色基因。“重走东纵路”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追寻东纵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东纵“忠贞报国”的信念,跨越时代仍是当代人坚守理想的精神坐标。司马迁说过“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这道出了忠贞报国的真谛,是一种在国家危难时刻,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曾生就读中山大学时,组织领导广州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广州沦陷后,他自请回东江组织抗日武装,变卖家中田产筹经费,率东江儿女赴前线,在艰苦条件下抗日,为保卫华南立功。君可看,曾生这种忠贞报国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少年追慕学习。

东纵“百折不挠”的意志,跨越时代仍是当代人直面挑战的力量源泉。“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信念与意志,构筑起人类精神世界的坚韧内核,赋予我们超越物质局限的力量。1943年日军“扫荡”东莞大岭山,东纵在断粮断药、装备简陋的绝境中,以山洞为隐蔽点、野果野菜充饥,昼伏夜袭,即便战友伤亡、阵地易手仍坚持抵抗,终拖垮敌军保卫根据地。君且看,这“纵有狂风拔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的宝贵意志。

 东纵“军民同心”的情怀,跨越时代仍是当代人携手前行的价值纽带。“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民同心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更是攻坚克难的根本依托。1944年东纵小分队在东莞清溪作战负伤,当地村民自发组“护伤队”,藏伤员、用草药疗伤,日军搜捕时巧言掩护甚至受伤,最终伤员全康复归队,尽显军民生死与共。君请看,俗话说“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所以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

东纵精神的火种,从未因岁月流逝而黯淡;红色血脉的奔流,始终为时代发展注入力量。当我们带着这份忠贞、坚韧与同心继续前行,定能让东纵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追寻东纵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作者: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31班 邓梓琳;指导老师:崔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