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助“百千万” | 服务东莞发展 贡献广州仲裁力量——广州仲裁委员会助力东莞推进“百千万工程”观察
东莞+ 2025-08-29 09:16:15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仲裁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今年跨进“而立之年”的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近年来紧紧围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建设,通过东莞分会,立足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仲裁制度优势,提升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努力为广大民商事主体提供全方位优质仲裁法律服务,为推进东莞“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贡献仲裁力量。

■开展党建活动

举旗铸魂担使命凝心聚力

2025年伊始,为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广仲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机构性质调整,广仲从参公事业单位转型为非营利法人,打破了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中国共产党广州仲裁委员会党员大会顺利召开,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广州仲裁委党委和纪委。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照亮航程。广仲进一步突出党对仲裁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仲裁党建工作基础,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百千万工程”大局。

仲裁如何在“百千万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提升基层对仲裁制度的认知和企业对仲裁接受度?……一个个问号,催人思考探索。广仲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百千万工程”,用行动把问号拉直。

以党建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仲裁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党建工作摆在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作风建设新成效,确保仲裁工作在廉洁、公正的轨道上运行。

发挥先锋作用——创新推动“仲裁进城中村”,党员深入城中村、社区,针对居民租赁、厂房租赁、土地使用权转让、“三旧”改造争议等问题提供专业调解服务。以广仲在东莞派驻的中共党员、民革党员、仲裁每月之星等一线骨干业务人员发挥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广仲裁制度,与多家机构签约,推动广州仲裁品牌国际化的同时,团结仲裁员和秘书团队高效化解纠纷,为优化东莞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结对互促谋发展——日常工作上,积极扶农助农,开展结对共建,用实际行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当地机构、单位有关党支部结对共建,以党建联动仲裁主业发展。

……

一系列党建活动的开展,推动党建与仲裁业务深度融合。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广仲将更加积极融入东莞发展大局、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提高仲裁的社会知晓度和公信力,努力以高质量仲裁工作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发扬敢为人先精神奋勇创新

东莞,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扎根莞邑二十年,广仲弘扬敢为人先勇创新精神,以创新推动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我们曾受理过一起香港居民与东莞某镇村民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因双方未约定适用法律,鉴于贷款人经常居所地、款项出借地、合同履行地均在香港,且约定币种为港币,故依据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该案香港籍首席仲裁员萧咏仪太平绅士认为,“本案涉及《放债人条例》对利率合法性及放债资质的特殊规定。然而,针对条例中‘经营放债业务’这一关键概念缺乏明确定义的情况,仲裁庭审慎援引相关判例,结合涉案借贷行为不具备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最终认定债权人未持牌照不影响债权效力。这一做法不仅精准贯彻了《放债人条例》立法的核心目的与条文释义,更通过援引判例有效填补了成文法的具体适用空白,体现了对双重法律渊源的审慎辨析与融会贯通。”

上述纠纷得以妥善解决,并创新了“港人港仲裁”模式,这得益于“四个共享”机制的推广。广仲于1995年设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后全国七个试点城市中最早组建的仲裁机构之一,受理国内仲裁案件、国际仲裁案件业务量均居中国内地仲裁机构前列。近年来,广仲大力推广其首创的仲裁机构合作机制,内容包括“标准共享”“庭室共享”“名册共享”“服务窗口共享”。该案经办人龙秘书介绍,本案通过共享“仲裁员名册”委任香港籍仲裁员担任首席,适用香港法例审理,实现港人港仲裁的模式。

一个个探索创新,记录着广仲在创新中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铿锵足音。聚焦助推“百千万工程”实施,广仲致力于推动仲裁服务创新升级,贴近市场主体需求,助力大湾区规则衔接与融合发展,让仲裁这一高效、专业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乃至国际的经贸往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一代代广仲人扎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制造业和外贸前沿,为研发广仲“云小仲”“仲小雯”等AI智能助手提供了重要实务基础,实现了远程立案申请、材料初步审核、证据材料提交、开庭实时记录、文书初步生成等环节的智能化,实现了对仲裁全流程的有效管理,极大节约了当事人和仲裁员、仲裁秘书的时间,平均办案时长减少30%左右,使得仲裁程序更高效、证据更可靠、监督更有效、裁决更公正。

当数字浪潮席卷而来,仲裁以创新开垦沃土。

■设立“三旧”改造行业仲裁调解中心东莞分中心

紧扣东莞经济脉动定制“套餐”

身处“百千万工程”的大棋局中,因地制宜是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的关键所在。广仲立足东莞实际,精准把握城市发展脉络,将仲裁服务与地方经济特质深度融合。

东莞是外资外贸大市强市,年外贸进出口额连续多年突破万亿元。这一经济特质使涉外法治成为关乎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支撑,既是外资企业的“定心丸”,也是本土企业出海的“护身符”。

对外开放的脚步迈向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我们曾受理了一件企业通过电商业务将产品出口韩国的合作合同纠纷,审理发现因为交易地点在韩国,跨境取证流程存在障碍,当事人向我们申请协助。”广仲相关负责人提到,“为进一步解决当事人境外取证难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大韩商事仲裁院在我们国内设立的办事处进行讨论,并将从该办事处了解到的韩国取证有关规定及要求告知该企业,减少时间成本,最终助力该企业顺利完成在国外的取证工作,拿到相应的裁判文书。”

“跨境案件难度大,我们依然坚持通过每一个案件,为包括企业在内的每一位当事人护航。”广仲相关负责人说,“该案后续仍存在执行问题,我们便通过大韩商事仲裁院办事处协助企业联系到对方当事人,并提出线上方式组织双方进行谈判,解决了跨境调解的难处。最后双方同意通过其他以物抵债方式解决纠纷,真正促成案结事了。”

广仲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提升涉外仲裁服务水平,像上述案例这样扶助出海企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案例还有很多。

深耕东莞发展实践,广仲还紧密围绕地方特色产业,积极与当地各单位和行业协会互融互通,共同设立仲调中心,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推动纠纷多元化解,先后设立多个专业仲裁调解平台:在松山湖成立的“三旧”改造行业仲裁调解中心东莞分中心,助力东莞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于“中国家具之都”厚街镇成立“厚街商事调解中心”,精准服务家具行业商事纠纷化解,赋能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比如,在某村旧改拆迁过程中,开发商、村集体与村民三方因拆迁补偿、房屋交付等问题引起纠纷,在当地政府协调下,各方前往广仲的“三旧”改造行业仲裁调解中心东莞分中心进行调解,通过广仲派驻在该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充分研判,分析问题所在,通过专业的梳理,充分发挥调解的制度优势,通过“一对一”面谈、“两两”和谈等形式组织三方调解,成功促成各方达成和解,取得圆满解决纠纷的良好社会效果,助力当地政府化解了基层矛盾。当前,现有调解中心以东莞南城为中心,扩大到厚街、松山湖,实现由点到线辐射融合进而由线到面,建立健全仲调对接机制,逐步搭建东莞区域仲裁调解大格局。

“百千万工程”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最终落脚点是服务群众。在一宗标的金额达数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中,快速推进案件流程,不到3个月就顺利结案,有利于盘活土地,保护国有资产。在一宗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还款方案,农业个体户谋得一线生机,真正做到“仲裁服务暖民心”……广仲大力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优良传统,积极发挥商事仲裁调解优势,着力打造“调解+仲裁”相衔接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将“涉农涉土”“涉拆迁改造”等关系到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案件纳入重点调解范畴,将仲裁调解服务延伸到镇村基层,通过在基层设立调解中心,提供“一站式、家门口、点对点”的商事仲裁服务。

今年是广东省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接下来,广仲将坚持守正创新,专心专注专业、敢想敢干敢闯,发挥商事仲裁机构作用,持续以新担当、新作为更有效助力“百千万工程”。

权威对话

为“百千万工程”实施注入法治动能

东莞日报:如何理解仲裁机构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独特角色?

广州仲裁委员会:在“百千万工程”宏大蓝图中,仲裁机构的独特定位在于:它是保障工程高效推进的专业“清道夫”,是塑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法治要素,是化解基层复杂矛盾、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协同力量,更是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提供高效、专业、灵活、保密且可执行性高的纠纷解决服务,为“百千万工程”的顺利实施扫除障碍、注入法治动能、增添市场信心。要实现这一定位,仲裁机构必须更加主动融入其中,下沉服务重心,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可及性。

东莞日报:针对东莞“世界工厂”“外资企业聚集地”“村级经济活跃”等特点,分会制定了哪些差异化服务战略?

广州仲裁委员会:东莞不设区县,镇街是“百千万工程”的主要阵地。广仲结合东莞地区经济产业特点,在以下方面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专业、优质、高效的仲裁服务:

一是设立调解中心、派出庭室,让当事人更加便捷处理商事纠纷。在松山湖、厚街成立“商事调解中心”,并开设远程视频仲裁庭室,负责审理当地涉农、涉旧改、合伙合作、知识产权等各类商事纠纷,为镇街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就地、就近解决合同纠纷提供优质、专业的仲裁调解服务。此外,广仲在东莞还通过走访镇街企业、外资公司等,“送法上门”,了解企业法律需求,为企业提供法律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建议,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筑起坚实的法治基石。

二是探索域外庭审模式,大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入践行“一国两制三法域”的重要城市,而港澳台资向来是东莞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力量,东莞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台商大本营”。广仲借此契机,开展“台湾地区庭审模式”“韩国庭审模式”等域外庭审模式的全新探索。2022年广仲首创“3+N”庭审模式,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三者之间兼容运行,并逐步引入全球各国各地区的“N”种庭审模式。在涉台仲裁案件中,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台湾地区庭审模式”对案件进行审理。

具体来说,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第一,仲裁庭组成方面更加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当事人可以在仲裁员名册中选定台籍仲裁员,从而有利于增强台商台企对仲裁庭的信任感与归属感,有利于仲裁庭开展调解工作。第二,争议解决前置,台湾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庭前准备程序的作用,通过书状先行程序或准备程序两大独立程序,大大减少仲裁成本。在争点明晰的情况下,试行和解,避免激烈的庭审辩论对抗。第三,提高仲裁效率,促进纠纷一次性解决。运用“台湾地区庭审模式”“韩国庭审模式”的案件先后在东莞地区顺利落地。

三是加强基层法律政策研究,关注基层纠纷解决。结合东莞的镇村经济十分活跃的特点,广仲聘任了一批熟悉基层法律纠纷处理的东莞本地资深仲裁员,形成了该类法律纠纷的“专家库”“智囊团”,在“涉农涉土”“物业租赁”“企业投资”纠纷疑难案件中,可以提交专家评审,提供专业意见。

东莞日报:围绕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定位,广仲将如何布局知识产权、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仲裁服务?

广州仲裁委员会: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定位,广仲未来在知识产权、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探索、创新、前进,将采取“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生态化”的系统战略布局,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高水平仲裁员与专家库,强化专业支撑。打造一流前沿领域仲裁员队伍,既挖掘法律背景专家,更吸纳、引进行业技术专家,如新能源工程师、专利代理人等。在人才队伍扩充中,秉持国际化、开放化的心态,广泛纳入国内外法律、专业领域英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仲裁员的专业细分,发挥不同仲裁员在专业领域的优势,提升案件处理的精度、准度。

二是推进“智慧仲裁”,实现数字化与国际化并行。进一步完善广仲的在线争议解决平台APEC-ODR,实现知识产权跨境纠纷“谈判+调解+仲裁”全流程在线处理,发挥东莞台商及跨境电商聚集、村镇制造业经济发达的优势,推广APEC-ODR争议解决平台。

三是推广广仲品牌,市场拓展与广仲品牌建设并举。积极推广广仲品牌,通过走访、调研、驻点等多种形式加强广仲同粤港澳大湾区各产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示范区的联系,通过提供法律咨询、纠纷风险提示、设立仲裁或法律服务站点等形式促进仲裁更快融入新型争议的解决机制中。深入新能源企业、科技园区开展“仲裁制度宣讲”,提升各民营企业对仲裁条款认知度和信任度,为东莞的多元化解机制贡献广仲力量。

四是深化构建仲裁、诉讼、调解的协同生态。与法院、行业协会建立“仲调对接”“仲诉衔接”机制,实现仲裁裁决快速得到司法确认与执行,提升仲裁解决新型争议的能力、认可度;加强同各领域、行业协会的调解对接,探索打造“全科室”的新类型争议多元化解平台。

延伸阅读

广仲奋楫莞邑

近三年来,广仲在东莞地区受理案件数量、标的、仲裁收费稳步提升,案件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纠纷领域覆盖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建设工程、知识产权、新能源、人工智能、自媒体等多个关键领域。此外,在“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的这三年多的时间,广仲共处理东莞地区涉农、涉土、涉旧改等各类基层纠纷近千宗,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

未来,广仲将继续深耕仲裁行业,筑牢东莞基层工作根基,奋楫笃行,臻于至善,为“百千万工程”赋能贡献广仲力量。

文字:付碧强 图片:受访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