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塘厦中学 王子如《踏过烽烟处,吾辈当承志》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28 19:32:47

当鞋底碾过大岭山抗日根据地那条覆着松针的石板路时,我忽然理解了“历史不是陈列的标本”这句话——风掠过百年老松的声响,像极了讲解员口中“东江纵队战士夜间行军时的脚步声”,细碎,却带着穿透时光的力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东纵纪念馆的“烽火记忆”展厅。玻璃展柜里,一双草鞋的绳结早已脆化,鞋尖处磨出的破洞还残留着泥土的痕迹;旁边的电台机身布满锈迹,按键上深深的指痕,仿佛还留着战士们传递情报时的温度。最让我驻足的,是墙上一张泛黄的《前进报》影印件:油墨晕染的字里行间,记录着1943年冬“游击队在梅塘击退日军”的战报,文末“保卫东莞,保卫家乡”的口号,虽历经八十余年,仍像一团火,烧得人心头发热。原来课本里“东江纵队是华南抗日的一面旗帜”,从来不是抽象的评价,而是无数无名战士用草鞋丈量山河、用生命守护家园的真实注脚。

夏令营归来,我在日记本里写下:“传承红色基因,从不是背诵历史事件,而是读懂‘家国’二字的重量。”现在的我,会在历史课上主动分享东纵故事,会在课余和同学整理研学笔记做成公众号推文,还会带着邻居家的小朋友参观社区里的东纵精神宣传角。我想,这就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接力棒”——不是让我们沉溺于过去的苦难,而是让我们带着这份信仰,在新时代的赛道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精彩。

下次再走东纵路,我要带着自己的成绩单去。我想告诉那些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你们守护的山河依旧壮丽,你们期盼的“少年强”,我们正用行动作答。

作者: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19班 王子如;指导老师:崔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