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横沥镇为“小候鸟”们组织了一场暑期汇报演出,一支成员平均年龄14岁的“新候鸟乐队”玩起了摇滚,引来阵阵掌声。
孩子们参演莞港合创儿童音乐剧《上天下海》。
在“世界工厂”东莞,每年暑期有数以万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跨越千里抵达父母务工的城市,却常因家长忙于生计,容易陷入“二次留守”的情感与安全困境。而横沥镇隔坑社区的新候鸟乐队,用12年公益坚守,以音乐为桥,不仅让“小候鸟”们找到了成长的舞台,更探索出一条破解留守难题的温暖路径。
2010年,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创始人谭翠莲拿出2万多元,购置3把电吉他、1套架子鼓,为外来务工子女组建了新候鸟乐队。彼时,这群孩子中不少人刚到东莞,面对陌生城市总是低头沉默——四川女孩静雯四年级来莞,初入乐队时连与人对视都躲闪;湛江姑娘小琳加入乐队的第一年基本不说话,总是低着头。
“希望通过音乐让他们融入东莞,变得自信起来。”谭翠莲的坚持,让乐队逐渐成长。2013年,由“小候鸟”组成的文化志愿队成立,孩子们通过义演、关爱弱势群体等形式回报社会,完成从“受助”到“助人”的角色转变。
音乐的魔力,让“小候鸟”们悄然变化。曾说话都低着头的小琳,后来在乐队的陪伴下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成为学弟学妹的榜样,“如果不是加入乐队,我不敢想象自己会走上音乐道路。在这里,我收获了爱,也收获了美好的童年。”
除了核心的乐队,还衍生出非洲鼓队、尤克里里队等,成员人数始终保持动态增长,“有人考上大学离开,就有新的‘小候鸟’加入,甚至慢慢地连本地家长也希望让自己小孩加入进来。”见证乐队成长的指导老师邓秋波介绍,如今乐队已培养至第四代成员。
2024年至今,乐队累计开展公益演出超50场,从社区敬老活动到高校交流,孩子们还成了莞港文化交流的“文化小使者”。
今年5月,莞港合创儿童音乐剧《上天下海》在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挑选了21个孩子。这些孩子在芳芳剧艺团队的指导培训下,逐步掌握了声乐、舞蹈、表演等知识和技巧,并在7月进行了成果展演。谭翠莲说:“孩子们边学边练,让暑假无比充实,有些第一次登台的孩子也变得自信了。”来自四川的女孩肖雨辰就经历了从怯场到绽放,她说:“参演让我明白了勇敢做自己的重要性。”
12年来,新候鸟乐队不仅让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告别了“二次留守”的孤独,更用音乐搭建起身份融合的桥梁——曾经被贴上“外地孩子”标签的他们,如今在舞台上发光,在城市里扎根,真正从“流入”变为“融入”。
艺术舞台让部分“小候鸟”找到自信,而对于更多孩子来说,社区里的多元课堂则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的另一个入口。隔坑社区服务中心每年暑期都坚持为“小候鸟”们开设免费兴趣班,今年更是联动社会资源,安排了涵盖音乐、围棋、手工创意、乒乓球等多种主题的兴趣课程,共有60多名孩子报名。社工每天拍下孩子们活动的照片发到家长群,让家长“上班都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