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塘厦中学 张嘉琪《重走东纵路:在红色足迹里读懂青春的答案》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27 21:53:32

蝉鸣盛夏,风拂荔林,当我的脚步踏上东莞这片浸染着英雄热血的土地,“重走东纵路”夏令营便成了这个夏天最深刻的成长印记。我们沿着东江纵队战士们曾经奋战的路线前行,每一步都像在与一段滚烫的历史对话,每一处旧址都在诉说着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

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斑驳的土墙还留着战火的痕迹,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步枪、泛黄的作战地图,瞬间将我们拉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讲解员指着一张黑白照片告诉我们,当年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平均年龄不足20岁,和我们如今相仿的年纪,却已扛起钢枪、保卫家国。他们在山林间灵活机动,在芦苇荡里传递情报,用“土枪打洋炮”的智慧,在华南敌后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那一刻,我忽然懂得,“英雄”从不是书本里遥远的词汇,而是与我们一样的少年,在危难时刻选择挺身而出的勇气。

徒步穿越银瓶山时,烈日下的山路陡峭难行,汗水浸透了队服,双腿也渐渐发酸。有同学忍不住抱怨“太累了”,带队老师却指着前方的石阶说:“当年东纵战士们带着武器装备,在没有路的山林里夜行几十里,靠的不是体力,是‘一定要把情报送出去’的信念。”我们咬着牙继续前行,当终于登顶俯瞰连绵的青山时,风里仿佛传来了战士们的低语——原来,“坚持”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困境中依然向着目标坚定迈进的脚步。

闭营仪式上,我们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前重温入团誓词,举起的右拳与展墙上战士们的照片隔空相望。回望这趟红色之旅,我不再仅仅是“听说”历史,而是亲手触摸过英雄的温度,亲身感受过信仰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或许不必面对枪林弹雨,但东纵精神里的爱国、勇敢、坚韧,早已成为我们青春路上的灯塔。

重走东纵路,走的是一段红色征程,更是一场精神的传承。那些镌刻在东莞大地上的红色记忆,终将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续写属于少年的担当与荣光。

作者: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22班 张嘉琪;指导老师:崔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