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的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大岭山东纵抗日根据地旧址和纪念馆,站在大岭山的烽火台前,仿佛穿越到了80年前,我们用手触摸那一段滚烫的历史——这是东江纵队用热血浇灌的岭南沃土,是东莞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当我们踏上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脚下的每一块青石板都在诉说着传奇。走在上面,让我仿似看到当年曾奔跑在这条青石板上“抗日小英雄”罗允中的身影。残墙上的弹孔,让我仿似看见少年通讯员冒死传递情报……还有,15岁的卫生员在枪林弹雨中高喊“伤员先撤”,19岁的爆破手用身躯扑向铁丝网……一位位少年英雄,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
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树,让我想起当年东纵战士发明的“松树炮”,那是用东莞特有的树干制成的。这些看似普通的树木,在战士们的手中变成了打击敌人的利器。这让我想到现在东莞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不也正在用智慧将普通的材料变成高精尖的产品吗?从 “松树炮” 到科创产品,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东莞人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
我们走到了东纵纪念馆里,那里有一封特殊的家书。那是一位年轻战士写给母亲的,信里没有豪言壮语,只说“等打完仗,就回家种荔枝”。就是这样朴素的家国情怀,支撑着东纵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抗战胜利!
在大岭山纪念馆看那带锈的军号,在榴花塔下聆听《东江纵队之歌》,在英雄广场对话抗战老兵。那些泛黄的家书里,藏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密码——这信仰,让一位位先烈们用智慧与胆识创造了“东纵奇迹”,给我们深深地烙下了红色印记。
七月荔枝挂满枝头,每到这个时候,家里的老人们总会给孩子们讲起那段“用鲜血浇灌荔枝林”的故事。那是我们东莞的荔枝,是我们的东纵战士们用鲜血染红的荔枝,是他们誓死守护的家园。这一次,我们每一位学生走进东纵馆,回来形成我们的一篇篇作文,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东纵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就像当年东纵战士传递情报一样,我们传递的是永不褪色的东纵精神,这便是红色印记最生动的传承!
作为新时代东莞少年,我们将以青春之声告慰英烈:您用生命守护的荔枝林,已结出幸福的果实;您用鲜血染红的木棉花,正绽放于湾区之巅!东纵精神永不褪色,它将在我们手中,化作建设“科创新都”的澎湃力量!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对胜利最好的纪念!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四年级 2班 陈奕源;指导老师: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