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 李筱希《忆东纵战士浴血勇,做和平年代奋进人》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27 21:40:38

暑假里,我走进了东莞的东江纵队纪念馆,正是这座表面平平无奇的纪念馆让我穿越了时空,为我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纪念馆内那大大小小的照片与文字,更让我们看到当时战争中的惨烈状况:战场上硝烟弥漫,到处是被炸毁的房屋和老百姓的哀嚎与痛哭,战场上方一架又一架日军轰炸机像老鹰一般盘旋,时不时还落下几枚炸弹。而当时,我们的东江纵队成员就是在这般苦不堪言的情况下作战。即便作战难度极大,先烈们却靠着顽强的意志力与精神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展柜里一份泛黄的作战地图,默默诉说着1941年百花洞战斗的传奇。当时,400余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妄图“清剿”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东江纵队200余名战士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山林间设下埋伏。战斗打响后,战士们从草丛、岩石后发起突袭,用步枪、土炮甚至大刀与敌人周旋。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始终无法突破包围圈,最终丢下数十具尸体狼狈逃窜。这场战斗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谣言,更让东江纵队的威名传遍华南。

拐角处的“省港大营救”展区,一只破旧的渔船模型格外醒目。1942年,日军对香港实施严密封锁,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被困。东江纵队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队员化身渔民、商贩,在夜色掩护下驾着小船穿梭于珠江口的封锁线。他们躲过日军的巡逻艇,绕过密布的水雷,历经一个多月,成功将邹韬奋、何香凝等800余人安全转移到后方。这场“虎口营救”,没有硝烟却步步惊心,尽显东纵战士的智慧与勇气。

说到先烈,就不得不提战场上虽无精良装备却个个英勇的“小鬼班”!他们平均年龄只有十四岁,却个个英勇善战,让日军闻风丧胆。14岁的班长黄友,曾带领“小鬼班”在平湖战役中担任先锋,炸毁日军碉堡;撤退时遭遇敌人突袭,他又率全班战士死死顶住进攻,为主力转移争取时间,最终弹尽粮绝,与战友们一同壮烈牺牲。可就是这样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们,最后都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战火硝烟中。正是先烈们用血泪点点滴滴铸就了现在难能可贵的和平时代。

虽然,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必像先烈们那般拼命奋勇地战斗,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仍然需要我们用先烈们的精神来对待。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拥有众多便捷的学习资源,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源和知识,学习先辈们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作者: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 五年级 2班 李筱希;指导老师:李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