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慈善答卷:以爱为炬照亮民生路,善举如潮绘就友善城
东莞+ 2025-08-27 20:54:15

2024年,东莞这座制造业名城,在轰鸣的机器声外,涌动着一股温暖的慈善力量。东莞市慈善会紧扣“百千万工程”部署,深耕“莞邑慈善”品牌,用1.9亿元募集款物、2.09亿元支出、727个公益项目、217万人次受益的亮眼成绩,书写了“友善东莞”的年度暖心篇章,更斩获“5A等级社会组织”“百社联村”莞社特色案例金奖等多项荣誉,为城市文明注入深厚慈善底蕴。

▲赴江口县凯德街道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调研

党建引领树方向,锚定慈善高质量发展

“慈善事业要走得稳、走得远,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市慈善会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市慈善会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党建工作与慈善业务深度融合,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市民政局“百社联百村”专项行动,创新推出“慈善+‘百千万工程’”模式。

在市民政局和市社会组织党委的指导下,市慈善会以党建活动为纽带,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捐赠与党员志愿服务。通过举办慈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镇村调研民生需求、与其他部门结对共建等举措,不仅让党员在慈善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以党建凝聚起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全年累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参与党员志愿者超300人次,推动慈善文化走进基层,为东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红色根基。

▲帮扶铜仁市“爱心小书包”捐赠仪式

聚力“百千万”,双向发力助振兴绿美

围绕“百千万工程”核心目标,市慈善会既聚焦市内镇村发展,又心系对口帮扶地区,打出一套“内外兼修”的慈善帮扶组合拳。在市内,市慈善会紧扣“绿美东莞”生态建设需求,全力筹备2024年“6·30”助力乡村振兴暨东莞慈善日活动。活动前期,通过印发倡议书、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等方式,向全市市直机关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发出号召,短短一个月内便募集慈善款物逾9766.67万元,创历年同期新高,在全市掀起“人人愿为、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慈善热潮。

在对口帮扶地区,市慈善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先后资助铜仁市5个区(县)建设慈善超市,为当地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及便民服务;启动铜仁市2024年慈善金秋助学项目,资助200余名贫困学子圆求学梦;在碧江区灯塔街道矮屯社区落地社工服务慈善帮扶项目,为社区老人、儿童、困境家庭提供专业社工服务。此外,还在东莞各镇街推进扶贫济困、乡村振兴类公益项目逾670个,覆盖产业帮扶、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支持等多个领域,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无缝衔接。

▲“民生大莞家”民生微心愿项目

危难时刻显担当,慈善力量驰援灾区

“灾害无情人有情,东莞慈善永远与灾区同胞站在一起。”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市慈善会迅速行动,用速度与温度诠释“东莞大爱”。

2024年4月至7月,广东韶关、梅州等地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内涝,房屋倒塌、农田被淹。市慈善会紧急响应,启动“支援广东省防汛救灾爱心募捐活动”,通过官方公众号、本地媒体实时更新灾情与捐赠进展,吸引1483名爱心人士及企业参与,募集款项32.134802万元。这些善款迅速转化为灾区急需的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助力韶关、梅州等地开展抢险救灾与灾后重建工作,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24年"东莞慈善·彩虹书包"发放仪式合影

品牌深耕暖民心,精准帮扶解民忧

“慈善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而是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2024年,市慈善会持续擦亮“莞邑慈善”品牌,围绕民生痛点难点,推出一系列精准化、个性化的帮扶项目,让慈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针对来莞建设者与退役军人两大群体,市慈善会创新设立“东莞慈善・莞爱守护来莞建设者项目”“东莞慈善・莞爱退役军人项目”,全年为500余名来莞建设者提供法律援助、技能培训支持,为300余名退役军人解决就业创业、医疗帮扶等问题。在民生服务领域,“民生大莞家”民生微心愿项目累计办理4.24万余宗,投入2100万元为群众解决“加装扶手”“修补屋顶”等身边“小急难”问题;养老“大配餐”项目支出1027.8782万元,覆盖全市20余个镇街,为8000余名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每日送餐服务,让长者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

在特殊群体关爱方面,“星光行动”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全年救助192人次,支出195万元,为孤独症儿童家庭减轻康复负担;“海豚计划”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更打破户籍限制,救助82名非莞籍脑瘫儿童,支出80.7万元,填补了东莞非户籍脑瘫儿童康复救助的空白。

此外,“爱心小书包”项目为东莞、韶关、新疆等地特殊儿童送去20万元助学物资;“玉兰关爱”项目救助61名困境妇女;“参战退役人员临时救助”项目为20名老兵解决燃眉之急,每一个项目都精准对接需求,让慈善帮扶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阳光伴我行”集善明门儿童轮椅发放仪式

多元宣传聚共识,让慈善成为生活方式

“慈善不是少数人的盛宴,而是每个人的日常。”2024年,市慈善会借力重要时间节点,创新宣传形式,让慈善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市慈善会联合党支部与爱心企业,开展“阳光伴我行”公益活动,为特殊儿童送去60张康复轮椅与100个“彩虹书包”,让书香与爱心相伴;5月20日,在第二届“东莞520公益文化节”现场设置爱心摊位,通过互动游戏、公益咨询等形式,向市民传递“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吸引超2000人次参与;9月11日中华慈善日当天,市慈善会在主题游园会上搭建成果展示区,通过图文、视频、实物陈列等方式,展示东莞慈善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困弱群体服务等领域的成果,让市民直观感受慈善力量;12月22日,市慈善会携手“莞马”打造“慈善+体育”新场景,在赛事沿线设置公益摊位,宣传“爱心小书包”“海豚计划”等项目,现场接收捐赠咨询超500次,让跑者与观众在运动激情中感受慈善温度。

未来,市慈善会将继续秉持“慈之以恒,善作善成”的理念,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优化“莞邑慈善”品牌项目,拓展“慈善+”多元合作模式,让更多人参与慈善、受益于慈善,为东莞建设更高水平的“友善之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文字:王骁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