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的青山绿水间,一条特殊的道路蜿蜒穿行——它不仅是地理上的路径,更是连接历史与现在的精神通道。这就是“东纵路”,一条铭刻着东江纵队抗战史诗的英雄之路。重走这条道路,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先辈们为民族存亡而战的坚定脚步。
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东莞大岭山创建抗日根据地。这里重峦叠嶂,地势险要,成为东江纵队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依托。曾生司令员称之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在这片热土上,东纵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篇章。
踏上研学之旅,我们首先来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站在简陋的营房前,凝视着斑驳的武器装备,仿佛看到了当年游击队员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抗战的身影。他们缺乏弹药粮饷,却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面对强敌压境,却从未放弃抵抗。这种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年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沿着东纵路前行,我们走访见证者后人,聆听那些口口相传的抗战故事。有一个故事令人动容:年仅十五岁的游击队员小李,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包围。为保护战友和群众,他引开敌人注意力,最终英勇牺牲。这样的故事在大岭山比比皆是,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在东莞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着东江纵队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透过这些实物资料,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东纵将士们的战斗生活和心路历程。他们中很多人出身富裕家庭,却毅然放弃优渥生活,投身抗日洪流;他们本可明哲保身,却选择了最危险的道路。这种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
重走东纵路,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精神的洗礼。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无需像先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同样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与考验。东纵精神告诉我们: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东纵路不仅是一条地理道路,更是一条精神之路、传承之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将东纵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走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坚定步伐。
让东纵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英雄的赞歌永远回荡在岭南大地。重走东纵路,我们找到了精神的坐标;传承东纵魂,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成长。
作者:东莞市塘厦中学 高二 6班 康子怡;指导老师:崔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