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江门五邑地方组织高举抗日旗帜,团结带领五邑人民及全世界江门籍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御外侮、毁家纾难、血战到底,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为展现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在全市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浓厚氛围,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统筹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推出“江门抗战烽烟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媒体报道”,敬请垂注。
在江门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内,一件浅绿色的二战军装静静陈列于展柜之中,它属于台山籍二战老兵黄君裕——一位参与诺曼底登陆战的战士。据台山市华侨历史文化协会副会长陈庆伟透露,目前确认有数十位华侨华人参与诺曼底战役,其中至少4人来自台山,其中就包括黄君裕和陈炳沛。
△江门台山籍老兵黄君裕的二战军装。
黄君裕:
最早登上奥马哈海滩的战士之一
△黄君裕。
黄君裕祖籍台山大江水楼潮庆村。1938年,15岁的他移民美国波士顿,1943年参军,为美国陆军第一军团侦察兵。1944年6月6日凌晨,诺曼底登陆战打响。作为先头部队的一员,黄君裕是最早登上奥马哈海滩的战士之一。
“登陆时,隐藏在碉堡中的德军并没有开枪向我们扫射。”黄君裕生前回忆道,德军不想在盟军的大部队登陆前过早暴露目标。第一波小范围攻击结束后,在其后续部队登陆时,德军的机枪声频繁响起,密集扫射,使盟军遭受重创。
混乱中,黄君裕负责带队向其中一个火力猛烈的堡垒发起进攻。火力加强班正面进攻的同时,他率领部队迂回到堡垒后方进攻。不幸的是,和他一同并肩作战的部队,187人就只剩他一人存活了下来。
后来,黄君裕转战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立下赫赫战功,还创下单枪匹马俘虏18个德军的传奇功勋。作为侦察兵,黄君裕总是站在队伍最前方,细心侦察路况,并率领部队不断前进。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黄君裕依旧慷慨激昂:“德军有十几个人,我只有一个人,我就一手抓着手榴弹,拔掉了保险栓,一放手就会爆炸,与他们同归于尽。我不怕死,我是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2009年,黄君裕收到第112届美国国会联邦参议员约翰·克里寄来的信,随信一起寄来的有9枚勋章,其中包括美国最高军队荣誉勋章——紫心勋章、铜星勋章。前后采访过黄君裕30多次的资深媒体人李强评价道,正是为中国人争光的决心和“不怕死”的精神,为黄君裕赢得了生还的机会和不朽的荣誉。
二战后,黄君裕曾迎来一段安闲时光。1947年,黄君裕再次踏上回家的路,并在台山结婚,后又携妻回到美国,在马萨诸塞州养育了5个孩子。黄君裕一直心系家乡,他牵头组织侨胞、乡贤捐建了长约1.5公里、宽约5米的海潮大道。该道路成为了当时村民们出行的主要道路。
2020年,黄君裕在美国去世,其子黄兆英将父亲的二战军装等一批遗物捐给台山市博物馆,让它们在侨乡大地继续诉说五邑籍华侨华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卓越贡献。2025年7月,黄君裕的这套军装被借展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
陈炳沛:
空降诺曼底的“空中勇士”
△陈炳沛(左)与大哥陈炳璋合影。陈庆伟供图
在台山市白沙镇冲泮村委会镇江村,一间青砖瓦房的厅堂里,悬挂着一张泛黄的军人照片,照片中身着美军制服的青年面容已模糊不清,但左臂的“呼啸山鹰”臂章依然清晰——这位名为陈炳沛的华侨士兵,在二战欧洲战场谱写了壮烈的英雄篇章。
据美国国家档案馆记录,1944年6月6日凌晨,隶属第一〇一空降师第三二七滑翔机步兵团的陈炳沛随6000余名伞兵空降诺曼底。这支被称作“尖刀部队”的精锐,在敌后展开破坏行动,为后续登陆部队开辟通道。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与美剧《兄弟连》均以该部队为原型,而陈炳沛正是这群“空中勇士”中的一员。
1944年9月,已转战荷兰的陈炳沛参与“市场花园行动”。在这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战役中,盟军试图夺取莱茵河桥梁,以直捣德国本土。9月23日,年仅20岁的陈炳沛在激烈战斗中重伤牺牲,其遗体安葬于美国加州金门国家公墓。
陈炳沛的侄孙陈宝良回忆,战后美国政府曾委托民国政府向其在台山的家人送达抚恤金、勋章等遗物,并在冲泮村建衣冠冢。陈宝良感慨:“叔公的一生虽短暂,却用热血捍卫了人类和平。他的故事不仅是家族的骄傲,更是全体华侨华人爱国精神的象征。”2020年,陈炳沛的继子陈润卓将其照片捐给了台山市博物馆。


台山市博物馆:
继续加大对“出国兵”的研究力度
“二战期间,像黄君裕这样毅然参军的在美华侨华人青年达2万多人,他们为了支援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台山市博物馆馆长陈明信介绍,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侨乡儿女的英勇事迹和为世界和平作出的积极贡献值得年轻一代铭记。
近年来,台山市博物馆加大对“出国兵”(在国外参军的庞大群体被台山本地称作“出国兵”)研究力度,在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牵线下,收到了不少“出国兵”后人捐赠的物品。比如,黄兆英先生捐赠黄君裕的二战军装;陈润卓先生捐赠的陈炳沛烈士相片;翁伟文先生和翁雪瑜女士捐赠的“二战美国海军翁振和穿过的军装”等。这些捐赠物不仅丰富了台山市博物馆的馆藏,也为后人提供了更为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台山市博物馆持续深化对‘出国兵’群体的研究。他们不仅是有关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道特殊纽带,通过分享他们的故事,让更多公众了解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历史与世界文明进程的紧密关联。”陈明信说。
总出品: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
总策划:陈 冀
总编辑:高钢华 张荣池 陈新明 张永源 刘运华
本期出品:江门日报社 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期策划:谷江民 谢敏 黎秀敏
统筹:傅健 王鼎强 王平强
撰文:傅健 林育辉 黄胜 冯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