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记者从虎门外语学校获悉,8月19日,由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下帷幕。
来自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的陈浠同学,从顶尖选手中突围,将象征中国青少年科创最高荣誉的“中国科协主席奖”揽入怀中,成为广东省唯一登顶者!同是来自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的严湘杰同学则征服国际评委,将“意大利2026科学与技术奖”收入囊中。
据了解,本届大赛以“勇担时代使命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核心目标,将选手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作为核心考察维度,掀起了一场赛制革命。赛场全面升级为“实战考场”,彻底打破“作品展”的旧框架,将赛场变为检验未来科学家素养的“实战沙盘”。选手需现场以“开盲盒”形式随机选题作答,彻底告别“一件作品打天下”的传统模式,确保竞赛公平公正。
同时,“9小时极限协作”考验团队默契,院士亲授“创新方法论”带领选手触摸科技前沿,企业参访直击产业痛点,全方位考验着选手的科学素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心理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更通过对韧劲与耐性的实战化锤炼,将考验切实转化为选手的成长动能。
据了解,这次大赛,来自全国各省级科协和港澳台相关单位推荐的35个少年组代表队,全国学会推荐的22个青年组代表队以及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18个国际代表队的近700名代表参加。
“我的作品是一个适老智能鞋柜。这个鞋柜经过四次定型,它的第三次定型是我市赛的作品,第四次定型是我省赛的作品,因为最终比赛需要现场制作,有很多元器件,比如硬件之类是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需要现场去进行熟悉。这个熟悉的过程,同时也是算在挑战时间内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只能尽可能调整好心态,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去搜查相关的资料,尽我最大努力提前去做好准备,然后沉着应赛。”陈浠说。
在这样高强度的比拼中,来自国内外的700余名优秀青少年汇聚一堂,在五天内展开智慧与意志的终极对决,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与创新风采。其中,少年组比赛尤为激烈,各省选派5名选手参赛,171名高中学生角逐仅有的17个中国科协主席奖名额。
最终,陈浠在这场没有设定“标准答案”的较量中,凭借扎实的知识功底、卓越的创新思维与精湛的实践能力脱颖而出,成功斩获大赛最高荣誉——“中国科协主席奖”。
“作为家长,我觉得首先就是要了解她的天赋,基于孩子的天赋去进行培养跟赋能;另外一个就是要激发她的兴趣,有兴趣才能坚持。她最开始是从3D打印入门的,因为3D打印有个特别好的一个引导性,就是所见即所得。孩子进行三维的建模,最后打印出来会非常开心,收获成就感。这让她觉得科技创造并不是一件难事,引导她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科创梦想!”陈浠的母亲熊薇跟记者分享了自己日常对孩子科创能力培养的经验。
△虎门外语学校内,为陈浠专门开设的科创工作坊
严湘杰则在挑战中,以敏锐的创新嗅觉将工程思维与艺术创意巧妙融合,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赢得国际评委的连连称赞,获得“意大利2026科学与技术奖”。他们的表现,不仅是个人能力的绽放,更彰显了东莞“重实践、育思维”的科创教育底色。
据了解,陈浠、严湘杰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这和学校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分不开,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虎门外语学校就在校内设立了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未来学校”。多年来,虎门外语学校始终以“培养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未来公民”为目标,为学子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从实验室里的“试错课堂”,到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到常态化的科创赛事孵化,通过种种措施的推行,为同学们在科创道路上的前行赋能助力。
△陈浠平时的科创工作台
据不完全统计,东莞市连续25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获得6个奖,虎门外语学校学子获得两个。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虎门外语学校派出的一名选手获得一等奖。
“这次两个同学能获得这么有分量的国家级科创奖项,我相信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同时其榜样作用会影响学校里面的一大批孩子,进一步推动学校今后深耕发展科创教育领域。”虎门外语学校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