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莞南城、横沥、石碣、寮步、东坑、樟木头等多镇街积极行动,结合辖区实际创新防控模式——如南城针对“握手楼”定制工具破解卫生清理难题;横沥聚焦长者群体开展志愿服务;寮步、樟木头引入无人机打造“空中 + 地面”立体消杀体系;更有石碣、东坑推动“干部带头、全民参与”形成防控合力,多维度、全方位筑牢市民健康安全屏障。
南城:社区巧解“握手楼”卫生清理难题
连日来,南城街道各社区、部门围绕虫媒传染病防控创新做法,全力以赴守护市民健康与家园安全。
在周溪社区,采购了一批长柄铲子、加长夹钳、钩杆,并制定“分级清理方案”:一级利用加长工具清理巷道夹缝垃圾,二级治理排水沟渠、废弃容器等积水和管道淤塞,三级以“机械+人工”整治杂草与孳生地。
走进社区,只见在狭窄的巷道里,两名工作人员正用一根2米长的加长夹钳,轻松夹起堆积在墙缝里的塑料袋和饮料瓶。
“握手楼间距不足1米,巷道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普通工具根本够不着墙缝垃圾。”社区工作人员坦言,这些卫生死角往往是蚊虫孳生的“隐形温床”,社区新购置的工具,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周溪同步开展宣传引导和成蚊灭杀工作:引导居民自觉清理积水、规整堆放杂物,消杀队对楼道、垃圾暂存点、排水沟、绿化带等区域实施药物喷洒。
横沥:志愿服务守护长者健康安全
8月24日,一场聚焦老年群体健康的清积水与防蚊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在隔坑村开展。志愿者们深入村内老人家中,不仅动手帮助清理积水、清运垃圾,还细致讲解科学防蚊灭蚊知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守护长者健康,为老人们筑牢居家健康安全防线。
当天下午,志愿服务团队按计划逐户走访村内老年家庭。每到一户,志愿者们都格外细心,围绕房前屋后、阳台窗台、花盆托盘等蚊虫易孳生区域逐一排查,对各类闲置塑料瓶、破旧容器及堆积的垃圾杂物进行彻底清理,从源头清除积水隐患。
清理过程中,志愿者还结合老人的生活习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蚊虫传播疾病的危害、蚊虫孳生的主要场所及居家防蚊灭蚊要点,反复提醒老人们牢记“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的防蚊口诀,并向每户老人派发了图文并茂的防蚊宣传单,确保防蚊知识入脑入心。
“年纪大了眼神不好,家里一些角落平时根本清理不到,多亏你们来帮忙打扫,还教了这么多实用的防蚊知识,这下夏天再也不用怕蚊子叮了!”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连连道谢。考虑到夏日炎热,志愿者们还特意为每户老人送上提前准备好的清凉糖水,让老人们在感受贴心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夏日里的一分清爽与温暖。
除了入户为老人提供服务,志愿者们还延伸服务范围,前往隔坑碧塘周边区域开展环境清洁行动。大家手持长钳、垃圾袋等工具,分工协作,对步行道上的烟头纸屑、绿化带内的塑料袋、草坪里的枯枝落叶等垃圾进行全面清理,不放过任何一处卫生死角。
石碣:全民参与清蚊虫,织密防控安全网
8月24日,全市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启动,石碣镇迅速响应,组建“下沉干部+驻村团队+村(社区)‘两委’干部”攻坚先锋队,带动物业、企业、商户及居民共同参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积水、除蚊虫孳生地及消杀工作,筑牢虫媒传染病防控屏障。
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身着“红马甲”,下沉各村(社区),用垃圾夹等工具对工厂周边、房前屋后等区域的杂物、积水容器及蚊虫孳生点进行“地毯式”清理。各村(社区)还派发资料、入户宣传,普及防蚊知识,提升群众防护能力。
企业主动发力,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工业园内,消杀队伍对绿化带等蚊虫易孳生点消杀清洁,保障员工与周边居民安全。
小区开展“敲门行动”,由党支部党员和物业人员组成的志愿队入户排查虫媒孳生情况,提醒居民清阳台积水、封闲置容器,并协助清理积水、喷洒驱蚊喷雾。
居民也积极参与居家大扫除,清理房前屋后、天台露台堆积杂物,从源头防蚊虫。一位居民表示:“家里干净了,蚊子少了,住得更舒服!”全民践行 “爱国卫生人人有责”,让整洁成为家园底色。
寮步:开展大规模无人机喷洒灭蚊作业
8月22日,寮步镇联合东莞莞益无人机救援队组织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无人机灭蚊喷洒作业,此次行动共投放六架大型无人机,覆盖范围包括佛灵湖生态旅游区、香市公园及中交寮步智造云廊项目地。
据了解,本次作业运用了雾化喷洒技术。该技术原理与农业植保机相同,将灭蚊药剂通过无人机的高精度喷雾系统雾化为微细颗粒,大幅提升药剂覆盖面和附着效果,从而实现更加彻底的区域消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作业制定了高度适配的无人机喷洒方案。执行任务的大疆T100机型,标配75升大容量药箱及双重雾化离心喷头,具备超大流量喷洒能力,雾滴均匀细密,穿透力强,可覆盖包括树叶下层在内的立体空间,出色完成大范围、数据化精准消杀任务,极大提升复杂地理环境下的灭蚊效果与作业效率。
“我们一次性投放了六架大型无人机,基本已经覆盖到寮步镇的自然区域。”莞益无人机救援队负责人介绍,“相对于人工,无人机能够实施高效、机动的大范围药物喷洒。无人机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数百亩,不仅显著提升作业效率,更有效规避了高空、陡坡等环境带来的安全风险。”“防蚊工作涉及到公园、山林和大型地块,呈现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无人机救援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寮实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坑:组织“灭蚊队伍”带动村民主动“跟上来”
“阿姨,您家阳台的花盆要每日检查有无积水,如果有得及时倒掉,这可是蚊子滋生的‘温床’”“闲置的花盆、瓶罐要及时倒过来,要不然一下雨就有积水了”……
一大早,东坑角社村基层治理员苏钜林与驻村团队成员吴颖瑶已穿梭在角社村各居民楼宇、街头巷尾等重点区域。他们采取“拉网式”排查方式,逐一敲开村民的家门,熟稔地检查天台、厕所等可能存在积水的地方,一边递上防蚊宣传册,一边帮着把闲置瓶罐倒放、清理各类积水……这便是近段时间每日下村的“规定动作”。
在他们看来,这样的“每日走访”早已是工作常态。“最近雨水频繁,一不小心就会有积水,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产生蚊子。”吴颖瑶一边记录着今天的卫生检查情况,一边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会进行分组,挨家挨户地检查,特别是一些背街小巷,一旦发现隐患便立即动手清理垃圾、翻盆倒罐,“哪怕是巴掌大的积水,也得清理干净才放心。”
“光清理还不够,得让大家明白‘积水不存,蚊虫难生’的道理。”因此,他们随身带着防蚊宣传单,遇到村民就递上一张,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渐渐让“勤倒积水、常扫庭院”成为大家的自觉习惯。随着工作人员一遍遍上门讲解,加上大家亲眼看到清理后环境变整洁、蚊子确实少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进来,如今,在村里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跟上”的生动局面。
这是近段时间东坑全镇开展“清积水、清垃圾、清死角”的家园保卫战中一个缩影。为有效防控蚊虫滋生,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保障群众健康,驻村工作队全体人员下沉一线,与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村民们并肩作战,分片包区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清理垃圾等实际行动,共筑虫媒防控“安全网”。
樟木头:“空中+地面”联防联控
记者从樟木头镇获悉,近日百果洞社区引入无人机技术,开展空中巡查与消杀工作,全方位提高虫媒传染病防控的精度与效率。
在百果洞公园,技术人员将稀释好的灭蚊药剂倒入无人机的智能喷洒容器。无人机飞手遥控无人机缓缓升空,沿着预设航线平稳巡航,机腹下的喷头将环保灭蚊药剂转化为绵密的药雾,均匀洒向公园山坡上的树木、草坪及周边绿化带。
据介绍,无人机主要针对社区的天面、高空平台、绿化密集地带以及人力难以到达的隐蔽区域进行系统性的巡航。它凭借高空的视野优势,精准定位积水点以及蚊虫滋生的死角,再进行空中药物喷洒,达成“监测-消杀”一体化作业,实现高效全面的消杀防控。
此次无人机消杀作业使用高效低毒药剂,这种药剂能够更均匀地渗透到植被茂盛区域、排水沟渠以及建筑顶层等传统消杀手段难以完全覆盖的区域,明显提高了成蚊杀灭效果。同时,无人机的作业数据实时同步到地面专业消杀队伍,为他们对重点点位开展人工补充处理提供指导,形成“空中+地面”立体联防体系。
百果洞社区表示,无人机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防控工作的响应速度和覆盖范围,并且降低人工巡查存在的安全风险,为社区虫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技支持和新的途径。未来,百果洞社区将不断推进无人机技术的常态化应用,稳固公共卫生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