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东莞市普法办与东莞日报即日起推出“八五”普法巡礼系列报道,聚焦东莞如何将法治基因融入城市肌理,通过普法惠企暖企、涉外法治宣传、法治文化润心等守正创新实践,书写新时代全民普法的“东莞答卷”,为东莞以硬实力担负经济大市挑大梁重任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企业准备到泰国布局,如何避免品牌商标被抢注?”“中资企业投资印度尼西亚要注意什么?”……日前,在东莞松山湖举行一场企业出海实战分享交流会上,东莞“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企业园区开展精准普法工作,面对面解答有出海需求、扩展计划的东莞企业的法律问题。
这是东莞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惠企的一个缩影。
“八五”普法期间,东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将守法普法工作与推进法治东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惠企活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增强企业守法经营意识,激发企业发展动力,为东莞以更加厚实硬实力担起经济挑大梁重任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宪法与法治文化灯光秀
精准普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锂电池是中国制造“新三样”之一。
作为我国重要的锂电池生产基地之一,“世界工厂”东莞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目前东莞全市拥有出口锂电池的生产企业400多家。今年上半年,黄埔海关监管出口锂电池超过109亿元,同比增长42.7%。
然而,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常有企业因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不合格等原因,延误锂电池出口,影响货物交付进度。
对此,凤岗海关开展政策上门,精准服务。“普法不是‘面子’工程,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准确对接企业需求,切实做好‘一企一策’辅导员,为企业排忧解难。”凤岗海关副关长陈光亚说。

▲凤岗海关深入企业开展合规法治宣传活动
凤岗海关为企业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将锂电池出口涉及的监管要求、企业在出口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危险货物包装出口申报材料以及不合格案例等梳理成册,向企业发放。对于首次办理锂电池出口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业务的生产企业,“点对点”“面对面”进行指导。
“今年1-7月,我们申报出口338批次锂电池,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检验合格率为100%,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东莞市锂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杨光亮说。100%合格率背后,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边是政策上门服务外贸企业快速出货,一边是围绕小微企业劳动关系出谋划策。
“在他们帮助下,我们企业完善了用工制度,工作流程规范有序,员工也更满意了。”谈及石龙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广东雷宁普电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郭延霞深有体会。
小微企业受限于规模和资源,在劳动用工管理上常常陷入“专业缺、事务杂”的困境。石龙镇精准洞察小微企业痛点,2024年10月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开创“政府+人社+第三方机构”三方协作新模式,为小微企业送上全流程一站式托管服务。同时,积极对接融资帮扶、“小升规”奖补等政策,通过线上线下多样化活动,让法律知识走进企业,助力小微企业成长。还会定期组织企业参与仲裁观摩,让企业直观了解争议处理流程,学习合规管理,从源头减少纠纷,为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八五”普法期间,东莞大力宣传有关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政企对话会、法律法规新政分类解读宣讲会等,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政企对话共筑制造业当家“护城河”。2025年广东民法典宣传月暨“法治益企行”政企对话会在东莞举行。这场政企对话会聚焦企业发展中的法治需求,共商普法惠企暖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良策。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法务总监李可为说,近年来民营企业深切感受到了东莞各职能部门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帮助企业树立了信心。
启动“科技创新法治同行”科技普法专项行动,聚焦科技企业、科研人员等重点群体,在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全过程开展精准普法,有效拓展科技普法朋友圈、提高科技普法覆盖面、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地见效,以法治化模式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比如通过高企辅导培训会,有效帮助东莞申报企业吃透政策精神、提高申报质量,2023年全市申报通过率高达87.7%,位居全省前列。

▲RCEP解读与实务讲座
推出“云”上法律微课堂,聚焦关税背景下的订单风险、RCEP贸易合作风险和投资越南法律风险,提升企业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应对能力,为东莞外经贸发展保驾护航。
138条普法服务清单供企业“点单”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2023年3月,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在南城街道广东新基地科技创意产业园开展巡回法庭庭审,公开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
案件虽不复杂,却因涉及微信下单、货款争议等中小微企业常见法律问题,吸引了50余名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旁听。
法官钟丽清说:“这个园区共有60多家中小微企业,我们希望处理好这一宗案件,让其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避雷’”。庭审后,法官还结合案例,围绕合同形式、证据留存等高频风险点开展专题讲座,让企业代表直呼“解渴”。

▲法院把巡回法庭开到工业园区
广东新基地科技创意产业园区行政总监王伟表示,这次普法活动通过巡回审判、现场普法等方式进行,对园区企业来说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参加的企业代表们可以享受到贴身的普法服务和指导,这对于增强企业法治意识,提高企业依法经营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一场景是东莞探索“清单化普法”的缩影。“八五”普法期间,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合多部门制定普法惠企宣讲服务清单和惠企法律服务清单,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将“健全民营企业普法及法律服务清单”列入依法治市年度十大实事,服务清单涵盖民法典、知识产权、财税合规、劳动合同等138项内容,企业可像“点菜”一样选择服务。市司法局还针对涉外业务、融资并购等复杂需求,提供公证、仲裁等专项服务清单,形成“基础+定制”的立体化普法体系。

▲高埗镇开展“法治体检进园区护航发展飘果香”专题法治体检活动
东莞将清单化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作为全市唯一一个果蔬一站式采购的农贸批发市场,江南莞香果蔬交易中心近年来矛盾纠纷频发易发,诉讼案件持续增长,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高埗镇司法分局创新“五步法”,组织法律顾问以“1+10”结对模式,为莞香果蔬交易中心商户提供“挂号问诊、把脉诊查、专家会诊”等全流程法律服务,帮助商户找到经营管理的“痛点”、堵塞法律风险“漏点”、打通依法维权“堵点”,促进莞香果蔬交易中心完善交易规则、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为商户排忧解难的同时提升了园区的商业品牌竞争力,以高质量法律服务助推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
茶山镇则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式法治体检模式,企业可通过“茶山智法”平台完成法律风险自测,再根据报告预约线下宣讲,实现“靶向普法”。
“法治体检给了我们企业很大的帮助,比如给企业知识产权、人事等各方面问题都提供了解决方案,还有企业有哪些风险点,律师都会跟我们讲,避免纠纷出现。”企业纷纷给“法治体检”点赞。
长期以来,东莞秉持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诚邀四海客商、八方英才来莞投资兴业、创新创业,一大批企业在莞发展壮大、实现腾飞,东莞由此成为中国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广受客商信赖的投资热土。

▲桥头司法分局以“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为主题在东莞市日新传导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
东莞大力推动法治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助力企业打造涉企法治文化品牌,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提档升级。
以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特别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法治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旨在将法治理念深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营与长远发展。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重视法治文化建设,成立法务部门并外聘法律顾问,组建普法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法律培训、权益讲座,通过“生益书院”、企业微信专栏等线上线下普法,成立由员工、行政、工会代表组成的调解委员会,完善利益诉求机制,强化员工关怀文化。得益于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生益电子公司荣获“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殊荣,同时企业经营发展进入快车道,2021年2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从“企业点单”“送法上门”到“法企共生”,东莞“八五”普法实践揭示:真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让企业能在规则之光照耀下,大胆创新、敢投敢扩、拔节生长。
当每一家企业都成为法治建设的参与者,这座制造业名城必将绽放更璀璨的法治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