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大岭山,“中国红”如繁花,漫山遍野绽放,将这片革命热土渲染得愈发壮美。8月22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于大岭山镇大岭村红岭驿站隆重启幕。那一抹抹炽热的“中国红”,在碧空艳阳下交织成最动人的时代画卷。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时刻,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以3个月为期,在全省铺展百余场红色盛宴。这些精心策划的活动,既是以革命文物为根基的历史回响,更是以红色旅游为纽带的精神传承,引领南粤儿女在追寻红色足迹中铭记峥嵘岁月,于缅怀革命先烈时厚植家国情怀,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永恒光芒,使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如何让红色资源焕发时代光彩,如何使红色传统永葆生机活力,如何将红色基因深植人民心田?近年来,东莞以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本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此启幕,正是对这份答卷最有力的历史认证。
构建抗战历史“记忆共同体”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的艰苦环境下,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这支从烽火中走来的英雄队伍,从最初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最终成长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被人民群众深情地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发源于东莞、惠州、深圳、广州增城地区的东江纵队,活动区域遍及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粤东、粤北部。如今仍保存着大量与东江纵队抗战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红色旅游的珍贵财富。
为了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革命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创新性地转化为文旅产品,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活力,2023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各地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了“广东红色旅游季”红色文旅品牌活动。该品牌活动自启动以来,充分整合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及各类纪念设施等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旅游主题活动。
由于粤港澳地缘相近、文脉相亲,抗战文物星火相连,革命情谊历久弥新。本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继承往届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涵、拓展外延:以广东为基点,辐射港澳地区,不仅成立了广东省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联盟,举办了广东抗战史迹研学、红色主题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创新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开展游径体验游等特色项目,并隆重发布了《克尔日记》简体版。这些举措持续深化了“粤游粤红”文旅品牌的内涵,为广东建设旅游强省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广东红色旅游季以“东江纵队”为主题,巧妙串联起粤港澳三地的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这一创新之举,如同一条红色的丝带,将分散的红色珍珠串联成链,对于加强大湾区红色文旅协作交流具有深远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通过整合全省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力量成立联盟,不仅加强了馆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了华南抗战历史研究的水平及成果转化和传播,更有效地推动了抗战文物的活化利用,提升了公众对华南抗战历史的认知,共同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抗战历史“记忆共同体”。
此外,本届广东红色旅游季自启动仪式起将持续3个月,全省各地将推出各具特色的红色文旅活动。特别是多项红色研学活动,如同精心烹制的文化盛宴,将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的精神生活,滋养家国情怀。活动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值得广大民众关注和参与,共同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大岭山是东江纵队的摇篮
作为“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的重要内容和亮点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广受关注。主办方以举办本届广东红色旅游季为契机,从广州、东莞、惠州、深圳、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香港、澳门等地精选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抗战旧址、遗址45处,系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并在启动仪式上发布。
其中,东莞有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遗址、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百花洞战斗遗址、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等9处抗日旧址、遗址入选“东江纵队”文物主题游径。纵观入选旧址、遗址,类型丰富多元,每一处都承载着东江纵队的抗战印记,不仅是烽火岁月的重要见证,更是传承东江纵队精神的重要载体,让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在时光流转中始终清晰可感。如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保留着抗日游击队在军事斗争、后勤保障、文化建设以及抗日民主政权等方面的历史信息,是广东人民英勇抗日的历史见证。

东莞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于1940年10月创建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称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东江纵队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正如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曾德平在本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上致辞所言:“大岭山是东江纵队的摇篮。1940年10月,我的父亲曾生率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进入大岭山,在这里创建抗日根据地,我们的部队在这里发展壮大。”
曾德平还表示,当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选择在大岭山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党中央为这支弱小的部队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岭山地区群众基础好,老百姓拥护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大岭山地理位置优越,扼守珠三角要冲。“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在这里启动,是对红色历史记忆的唤醒,是大家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是东纵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承,衷心希望借着红色旅游的东风,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行走中传承红色基因、在体验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实践中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东莞答卷
东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党史、革命史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东莞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出现了不少重要历史人物,留下许多真实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迹。这些历史和旧址、遗迹,不仅是东莞烽火历史和红色基因的见证,更是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红色资源,蕴含着动人的故事和革命精神。
据《东莞市革命遗址通览》记载,根据第三次普查,东莞市革命遗址总体上呈现分布较广、类别较多,大部分遗址还保持原貌。目前东莞市红色革命遗址117处,红色革命遗址重要线索26处,其他遗址16处。东莞对革命遗址的多次普查工作,为准确判断革命遗址的保护形势、科学制定保护利用政策和规划红色旅游资源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此外,东莞还重印了《东莞烽火》系列丛书,积极整理、抢救地方党史资料。同时还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东莞历史大事记》《中国共产党东莞历史》《东莞工农革命运动纪实》《星光熠耀——记王作尧将军的一生》等著作,以及《东莞党史知识读本》《东莞革命史迹通览》《东江纵队历史诗歌选》等红色历史普及作品。
本次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发布的《克尔日记》同样是一部富有历史价值的著作。该作品由东江纵队历史研究会、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出版,从美国军人的角度观察整个港九大队救助过程及游击队的工作,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此外,在“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上,还发布3条广东省抗战史迹研学主题线路,不仅有效串联广州、东莞、惠州、江门等多个城市,同时在“东纵小战士”“港九小英雄”等红色研学活动的相辅相成之下,能有效地让抗战精神在沉浸体验中“活起来”,让红色基因在时代脉搏中“传下去”。
类似的举措和活动,东莞年年有,各地各有特色。比如,近年来大岭山镇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岭村的革命文化资源,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该镇以红色文旅带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备建设红色旅游商业街,充分利用红色旅游等天然优势,让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又如,今年5月19日,东莞发布30个红色研学点,并面向全市师生同步启动“重走东纵路”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春中深深扎根,绽放出绚丽光彩。
确实,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承载着革命精神,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的思想情操。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东莞给出了自己的答卷:一方面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梳理、摸清家底,并加以研究和展示,不断丰富、夯实“家底”。另一方面,东莞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积极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让这些红色遗存在新时代发展下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