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守艺·跨界·焕新·共生——第七届“文化传承在东城”系列活动启动
东莞+ 2025-08-24 10:46:39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东城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8月23日,第七届“文化传承在东城”启动仪式及首场活动在人流密集的东城万达广场举行。本次活动以“守艺·跨界·焕新·共生”为主题,通过舞台表演、非遗集市、非遗手工体验、游戏互动、非遗展览、声音博物馆等多元形式,活化传统文化资源,为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第七届“文化传承在东城”首场活动由东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东城街道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东城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东城文化服务中心主办,东城街道经济发展局、东城街道总工会、东城街道残疾人联合会、东莞市文化馆东城分馆、东城街道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服务队承办,东城万达广场协办。

活动伊始,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一场场“传统技艺遇见新生力量”的舞台表演轮番登场,既有融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的醒狮表演,也有小英雄粤剧团带来的粤剧《华阳湖畔表群花》,尽显传统艺术的张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鱼歌代表性传承人李仲球也登台亮相,携年轻一代带来全新改编的《潮涌鱼歌》。来自东城街道的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尺八,在传承人黎奇异的演绎下焕发新的光彩,一首《沧海一声笑》将千年竹管的深邃古奥与现代经典的江湖豪情相融,碰撞出独特韵味。这些精彩表演不仅为活动增光添彩,更吸引大批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随后,相关领导嘉宾共同上台启动,宣布第七届“文化传承在东城”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为让市民更进一步感受非遗的温度,活动特别邀请到东城非遗代表性项目“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岭南派)传承人张笑艳与草龙舞传承人叶淑华来到现场,两位传承人分别于上午和下午带领20组亲子家庭,通过“非遗+体验”的创新模式,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在两位传承人的指导和带领下,亲子家庭感受到传统印刷技艺的千年韵味,触摸到草编织手工龙头的民俗记忆。独特的传统技艺让参与者收获前所未有的乐趣,也让他们在亲手实践中深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与古老技艺产生深度共鸣。

游戏互动、非遗集市、东城非遗展览、声音博物馆等活动全天开展。在游戏互动区,投壶、锤丸、套圈等各种传统小游戏备受市民青睐,市民们在玩乐中了解传统文化;非遗集市汇聚了东莞各镇街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东城的莞香种植与制作技艺与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横沥田饶步村舞草龙、大朗昌华麒麟龙狮、茶山公仔、石龙新昌鼓、莞城花灯、中堂龙舟等齐齐亮相,通过技艺展示、手工艺品陈列,让市民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近距离接触,直观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非遗代表性项目展览区域则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形式,让群众对东莞的传统婚俗、开灯习俗、入伙习俗、中秋习俗等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承载着非遗之声的声音博物馆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市民只需通过扫描现场的二维码,便能了解东莞32个镇街的方言,同时还能倾听激昂的龙舟说唱、婉转的木鱼歌、悠扬的咸水歌以及嘹亮的客家山歌,在声声回响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远回响,让声音成为传统文化与观众之间的纽带。

当天下午的舞台表演同样丰富多元,既有古筝、笛子等传统器乐的演奏,更不乏与传统文化传承紧密相连的精彩节目。东城周屋社区的同学们带来的情景剧《中医药那些事》尤为引人注目。他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角色塑造将中医药知识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不仅让大家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清晰的认知,更在轻松的氛围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本次活动让人耳目一新,堪称一场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文化盛宴,尤其是传统技艺与现代潮流的碰撞,让我发现原来传统文化还能这么有趣。过去总觉得传统技艺离普通人很远,这次才发现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前来参加活动的陈女士说。

此次在东城万达广场举行的第七届“文化传承在东城”首场活动,结合时代趋势,让传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更亲近、更深刻、更自然地融入群众生活,是东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大胆尝试。接下来,东城将继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持续开展“文化传承在东城”系列活动,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强化高品质文化供给,推动东城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字:赵水平 图片:东城供图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