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水+文化兴城,东莞两河湖入选省级优秀案例
东莞+ 2025-08-23 17:35:28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5年15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东莞市松山湖松木山水库与沙田镇穗丰年水道双双入选。它们不仅是水生态治理的典型,更是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注脚。

作为岭南水乡与现代制造交融的代表性城市,东莞始终将河湖治理作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与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此次两大水体入选,正是东莞多年坚持系统治水、科学治水、人文治水的结果。

松木山水库位于松山湖国家高新科技产业园,总库容近6000万立方米。它曾因早期排水系统混乱、生态受损而面临严峻挑战。松山湖以“科技共山水一色”为理念,采取“市—流域—园区”三级协同治理模式,系统推进水体修复与生态重建。如今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建成42公里环湖碧道,年接待市民和游客超386万人次,成为人水和谐、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更值得一提的是,松山湖并未孤立治水,而是借助功能区统筹政策,联动周边镇街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为高密度城市区域的水库治理提供了“东莞经验”。

沙田镇穗丰年水道则展现了另一种治理智慧。这条全长约27.8公里的水道,位于东江南支流与珠江口交汇处,既是重要的生态廊道,也是疍家文化发祥地之一。面对城乡发展中的水环境矛盾,沙田以“水”为主线,通过“规划引领—铁腕治乱—统筹修复”三步策略,使水质整体跃升至Ⅲ类,走出一条“治水、兴文、富民”相融合的新路。

沙田将龙舟精神融入治水实践,注重水岸系统治理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出“一江两河”生态景观体系,真正实现了“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成为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文化复兴的典范。

两条河湖,两种路径,一个目标:让河湖回归美丽,让城市更具活力。东莞以实际成效表明,美丽河湖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东莞的这些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路径。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城水相融——东莞正以实实在在的“绿水青山”,书写着“金山银山”的大文章。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