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热线|东莞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是如何起草的?
东莞+ 2025-08-22 18:44:43

“东莞推进中考改革有哪些政策背景?”“东莞中考改革有哪些变化?”“什么时候实施?”……

8月20日,东莞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中考改革实施意见”),从8月21日至2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从2025年9月起实施,有效期为5年。

据介绍,2023年底以来,市教育局积极推进⾼中阶段学校考生招生制度改革,持续研究建立、优化与中小学教学发展实际相适应、与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改革方向相适应、与人才贯通培养和学校特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中阶段学校考生招生制度,在借鉴全国各地中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咨询教育专家把握改革方向,起草形成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根据东莞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记者梳理发现,与现行的东莞中考方案相比,改革后,考试科目将从10门减少至8门,生物、地理2科不纳入中考录取总分,中考总分将从800分调整为680分。

问:推进中考改革有哪些政策背景?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考改革,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等偏差。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高中阶段不做职普比例限制。教育部2025年4月下旬在江西南昌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暨优化资源配置现场推进会,会议明确教育强国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陆续启动,共设立13个改革试点项目,涵盖中考改革等民生关切热点。其中,中考改革的试点内容主要包括改革考试方式,科学设置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和分值,提高命题质量;优化招生方式,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招生比例,探索开展多元化的招生录取方式改革;改进评价方式,加快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等。主要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备考负担较重,招生方式单一,部分地方唯分数唯升学倾向未根本扭转等问题。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年1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探索完善中考、高考制度。  

问: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是如何起草的? 

答:市教育局于2023年底启动中考改革研究工作,2024年、2025年,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全市学位“迎峰”实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中考改革,起草了《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草稿),分别到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考察调研中考改革工作情况,了解全国各地先进经验做法、省内各地级以上市中考政策,咨询有关专家把握改革方向,对我市《中考改革实施意见》草稿进行多次修改完善。2025年6月以来,与市政协、市委政研室、镇街教育管理部门、初高中学校等分别召开了5场改革研讨座谈会,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形成《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8月上旬,市教育局将《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至市有关部门、各园区、镇(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各直属中小学校书面征求意见,进一步对文件修改完善。 

问:东莞中考改革有哪些变化?

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根据东莞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改革后,东莞中考考试成绩以分数、等级赋分或“合格/不合格”呈现。

其中,录取计分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听说)、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等8科,考试成绩分别按不同的权重比例折算后计入学业考试成绩。物理、化学的考试成绩由笔试成绩及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合成,其中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分别占10分。各科的卷面分值和权重比例如下表:

等级赋分科目上,从2026年参加初二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2027年升读高中的考生起,生物、地理2科不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生物、地理、音乐、美术、信息科技等5科的考试结果以等级加分数呈现,分A、B、C、D、E五个等级,所占人数比例分别约为17%、33%、33%、15%、2%。纳入名额分配的优质普通高中只录取生物、地理2科为A、B、C等级且音乐、美术、信息科技3科为A、B、C、D等级的学生。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收特色发展学生对等级赋分科目的成绩要求按自主招生方案确定。

问:《中考改革实施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我市中考改革紧扣教育强国战略部署,在遵循省有关规定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各地的先进理念和好的做法,立足东莞实际,坚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和确保平稳有序实施并重,强化育⼈导向、淡化升学竞争,通过优化考试科⽬和考核⽅式、科学设置录取计分科⽬和权重、合理安排考试时间、降低考试难度等举措,深⼊推进“双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多元评价、轻负⾼质的考试⽣态。

主要改革方向和调整优化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减少中考录取计分科目。从2026年参加初⼆⽣物地理会考的学⽣开始,⽣物、地理实⾏等级考试,⽣物地理成绩不计⼊中考录取总分。参照⾼考以等级加分数呈现考⽣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级,C等级或以上占⽐约83%,D等级或以上占⽐约98%。调整后,从2027年起我市中考录取计分科⽬从原来的10⻔减少为8⻔(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法、体育)。

⼆是降低中考总分,提⾼语数英和体育分值权重。从2027年起,我市中考总分由800分调整为680分。语⽂、数学、英语三科分值不变,权重从45%提⾼⾄52.9%;体育分值不变,权重从7.5%提⾼到8.82%。

三是降低体育考试难度、增加⽇常考核占⽐。从2026年体育中考开始,适当降低体育现场考试部分项⽬的难度,增加现场考试的可选择项⽬。从2025年9⽉⼊学的初⼀学⽣开始,将每年《国家学⽣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纳⼊中考体育成绩;2028年中考开始,中考体育成绩中50%由平时成绩构成。

四是完善其他配套改⾰。逐步扩⼤将录取名额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优质普通⾼中范围,将新增的优质普通⾼中纳⼊名额分配,保障更多薄弱学校初中毕业⽣升⼊优质普通⾼中,进⼀步促进教育均衡。落实省⽂件要求,明确初中阶段中途转学的考⽣不能参与名额分配录取,杜绝在优质初中就读的学⽣临时转学到薄弱初中参加中考占⽤名额分配指标,保障薄弱初中学⽣升学权益。按上级政策规范符合条件的军⼈⼦⼥、消防救援⼈员⼦⼥、公安⼲警⼦⼥、台湾学⽣、华侨⼦⼥等群体中考加分管理。考虑未来⼏年中考考⽣数仍将持续增加,为保障应届初中毕业⽣升学权益,在加⼤⼒度新建扩建⾼中学校、⼤幅增加⾼中学位供给的同时,从2027年中考往届⽣不可报考公办普⾼,更好促进教育公平、维护中考招⽣秩序。

文字:记者 刘召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