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文采|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陈晓玥《触摸历史的温度——记一次红色研学之旅》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22 15:48:36

七月的骄阳似火,我怀着崇敬之心,踏上东莞红色研学之旅,奔赴东江纵队纪念馆,探寻东纵先辈们的热血足迹,触摸历史的温度。

踏入纪念馆,“第一单元东江敌后抗战的组织准备”的展板,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大门。在抗日救亡运动浪潮中,党组织恢复发展,东江人民积极响应,宣传、备战、建武装,为游击战筑牢根基。这让我深知,每一场胜利的背后,都有坚实的组织力量在凝聚。

继续前行,目光被“努力抗战”徽章吸引。这两枚锈迹斑斑的徽章,是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荣耀见证。它们虽历经沧桑,却依旧闪耀着先辈们爱国御敌的炽热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华侨们捐资捐物、归国参战的动人故事,让我触摸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政治部训令”静静躺在展柜里,泛黄的纸张、蓝色的字迹,承载着抗战时期的指令与使命。透过它,我仿佛看见东纵战士们接令时的坚毅神情,他们带着这份责任,奔赴枪林弹雨,用热血诠释对家国的担当,让我真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使命的传承。

那架生锈的土制武器,模样粗糙却充满力量。讲解员说,这是东纵战士们就地取材、自主研制的“武器”,在艰苦的敌后斗争中,凭借这些“土家伙”,他们与装备精良的敌人周旋。看着它,我仿佛能看到战士们在暗夜中秘密组装武器的身影,能感受到他们以智克敌、永不言弃的决心,这是属于东江纵队的独特战斗记忆。

墙上的黑白照片,记录着日军暴行:广州花园、中山大学惨遭轰炸,百姓流离失所。而旁边关于虎门海战的报纸报道,却又让我看到中国海军的英勇。“我海空军交互退敌”,简短文字背后,是舰艇的轰鸣、炮火的交织,是将士们为守护国门,不惧牺牲的热血战斗,屈辱与抗争交织,更让我懂得和平的珍贵。

“培记食馆”的复原场景,充满市井烟火气。木质门板、旧招牌,还有“笑迎八方来客,喜品世间美味”的对联,很难想象这看似普通的餐馆,曾是东纵传递情报的隐秘据点。当年,老板一边热情招呼客人,一边巧妙传递重要信息,烟火日常与革命使命奇妙融合,让我看到东纵斗争的智慧与韧性,他们把信仰融入生活,在平凡中书写伟大。

离开展馆,阳光依旧灿烂。此次研学,文物、旧景与故事交织,让历史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温度。东纵精神,是家国担当,是无畏智慧,是代代传承的红色火种。它激励我,在新时代传承这份炽热,以青春之我,续写属于我们的担当篇章,让历史的温度,永远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东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初二5班陈晓玥;指导老师: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