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东纵光辉,承袭爱国精神。——题记
在82年前,东江纵队正式成立。82年后,我跟随他们的足迹。重走东征路,探寻那一段红色记忆。
我踏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那一张张图片,那一段段历史,就如同漆黑道路上的一盏灯,为我照明了前方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充满光明。场馆内,一根针掉落在地的声音在耳边回荡。
映入眼帘的是关于东江纵队组建的故事。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的不断高涨以及侵华日军的逼近,中共东江地方组织逐步得到恢复、重建和发展,组织起一定的军事力量。然而在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曾生、王作尧两部在遭国民党军队围攻后,根据中共东江军委的决定突围转移。后根据中共中央的“五·八”指示,两部返回东(莞)宝(安)惠(阳)抗日前线,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救亡的人群中,出现了大量年轻人的身影。卢沟桥事变后,在广东民众御侮救亡会东莞分会中,出现了由中学生组成的抗日救亡工作队,他们积极下乡宣传抗日、组织救护队等。1938年,在中共中央开辟游击区的指示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100余位成员中,有50位乃东莞中学的在读学生和校友。
在纪念馆的影像资料区中,我观看了当时东纵战士们战斗的纪录片,他们在敌人中的炮火中前进,他们义无反顾向前冲,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敌人的炮火,他们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我的心不由一颤,眼眶湿润起来,他们也是他们父母的孩子,如果他们的父母看到了更多的是无法用言语所描绘的心痛,在祖国的领土受到侵害,国家与民族面临灭亡,他们却义无反顾站出来,奔向战场,保卫祖国与人民。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当在校园中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教诲牢记于心,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
让我们铭记东纵光辉,承袭爱国精神。在新时代中,书写属于我们的章节!
作者:东城朝盛学校初中部初二2班曹妍;指导老师:时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