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小学 李鸿玮《踏东纵足印,启精神密码新程》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19 16:00:14

站在韩江岸边,望着湍急的江水拍打着斑驳的码头石阶,我仿佛听见了1925年东征军铿锵的脚步声。走进革命纪念馆时,我看到先辈们用过的破旧水壶、磨损的枪支,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就像韩江边的石阶,无声诉说着往昔。

足踏大渡桥梁,闻着由千万名战士用鲜血渲染的清新气息,我仿佛置身于“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紧张气氛中。而在我们东莞,重走东纵路时,踏上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所在的土地,同样能感受到那种万代不衰的捍卫国家的精神意志。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再现,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我们的双脚踏上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土地,那些沉睡在东纵路的红色记忆便苏醒了。就像学校清明节组织扫墓活动中,同学们走过大岭山公园的英雄纪念碑,触摸着碑身的纹理,先辈们的故事仿佛活了过来,化作滋养心灵的甘露,在我们的血脉中奔涌传承。

东纵路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生动的教育课。凝望这庄严的东纵纪念馆殿堂,一股扑面而来的岁月气息将我拉进了烽火不断的战争中。在战争里,游击队员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陈毅元帅曾写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东纵战士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密码。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精神传承。学校的老教师们,即便面临教学改革的压力,课程研发的艰辛,依然像东纵战士一样坚韧。他们熬夜打磨教案,耐心辅导学生,用行动诠释着这份精神。如今作为接班人的我们,在学习与生活的重担前,有时也会身心疲倦。但每次想到东纵战士在艰难环境中坚守,想到身边老师的付出,就明白只有稳牢东纵革命精神的根基,才能让它源远流长。

重走东纵路,我找到了那些闪闪发光的密码:坚韧不拔的意志、甘于奉献的品质、胸怀国家的担当。这些密码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照亮未来的明灯。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将这些精神密码镌刻在心。学校里,同学遇到困难时伸出的援手,社区中参与志愿活动的身影,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东纵精神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相信,它终将长成参天大树,庇佑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带着这份精神勇敢前行,让东纵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作者: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小学六年级6班李鸿玮;指导老师:何凤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