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 梁诗慧《征程未有穷期,历史照亮未来》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19 15:51:10

曾几何时,抗日战争于我,仅是父母电视剧里的影像与那句“值得铭记”的嘱托。直到初中历史课本翻开沉重的页码——九一八的枪声、卢沟桥的烽火、四行仓库的坚守……那些名字如刀凿斧刻,让我初识民族脊梁的硬度,儿时的疑问似乎有了沉甸甸的回响。

常去附近的湿地公园散步,草木葱茏本是寻常景致。直到一个寻常的午后,一条写满麻涌革命往事的小路撞入眼帘。原来这片静谧的土地下,也曾奔涌着惊雷!我的小学竟曾是地下党的据点,一个陌生的名字——“东江纵队”更如钥匙,猝然开启了一段尘封的英雄史诗。

归家后,心潮难平。指尖轻触屏幕,“东江纵队”的词条在光晕中展开: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劲旅,竟与威震四方的八路军、新四军并称“抗战中流砥柱”!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竟也是血沃的英雄故土。一种近乎朝圣的冲动驱使我奔向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踏入肃穆的展厅,时光骤然凝滞。昏黄的灯光下,一件件沉默的遗物在玻璃后低语:那台缴获的日军相机,冰冷的金属外壳仿佛仍残留着硝烟的温度;泛黄的《前进报》上,油墨印痕是永不熄灭的星火。我久久驻足于一幅营救照片前——港九大队的战士们在夜色掩护下,搀扶着何香凝、茅盾等文化巨擘穿越封锁线,紧张与坚毅凝固在每一道斑驳的影像里。转瞬,九龙旺角铁路桥在眼前轰然炸裂的巨幕光影,让我几乎惊退一步;百花洞伏击战的场景复原中,战士们隐伏于嶙峋山石的剪影,仿佛下一秒便将呐喊冲出,那决绝的静默比任何轰鸣更撼人心魄。指尖轻轻抚过冰冷的展柜玻璃,仿佛能触到历史滚烫的脉搏。

走出纪念馆,八十年岁月如东江水般奔流不息。胜利的欢呼已飘远,战火亦已沉寂,但有些东西比花岗岩更恒久——是东江纵队以血火淬炼出的忠诚、坚韧与无畏。这精神并非尘封的标本,它是薪火,在东莞的街巷阡陌间传递,在神州大地上奔涌,更汇入人类反法西斯斗争的光辉长河。

站在新时代的渡口回望,历史岂止是教科书上的墨迹?它是高擎于时间长河之上的熊熊火炬,以永不黯淡的光芒,为我们照亮前路迷障,昭示着:征程永无终点,唯精神可越关山。让我们承接这光,以今日之奋斗,续写那未竟的壮丽诗行——因为被照亮的未来,正呼唤着新的跋涉者!

作者: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初二27班梁诗慧;指导老师:钟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