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九小学 邓毓圻《探寻东江纵队的红色记忆》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8-19 15:22:18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通往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小径上。我和妈妈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红色研学之旅。

一踏入纪念馆,一座庄严的雕像便映入眼帘,那是东江纵队的战士们,他们目光如炬,身姿挺拔,坚毅的神情将我们瞬间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再往里走,展柜里破旧的军装、生锈的枪支和泛黄的家书,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我们来到了“百花洞战斗”的展区,这里陈列着一支三八式步枪的枪栓与防尘盖,它们来自日军,是东纵战士在那场激烈战斗中的“战利品”。妈妈轻声念着展牌上的介绍:“1941年6月10日,日军400余人夜袭大岭山百花洞村。第三大队提前掌握情报,迅速在周围高地设伏,并动员附近村庄的自卫队员和民兵参战……”我想象着战斗打响时的场景,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东纵战士们无畏地冲锋陷阵,他们的呐喊声仿佛穿透了历史,在我耳边回响。

在“营救文化名人”的展示区域,我了解到1942年香港沦陷后,大批文化名人被困香港,生命岌岌可危。东江纵队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重重封锁,巧妙周旋,成功将何香凝、柳亚子、茅盾等800多位文化名人安全转移到内地大后方。这一行动不仅为国家保留了珍贵的文化火种,更彰显了东江纵队的智慧与担当。妈妈感慨地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勇敢无畏的人,我们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延续,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些沉默的文物、感人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东江纵队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在返程的路上,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历史不能被遗忘,东江纵队的精神需要我们代代传承。”我用力地点点头,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份红色基因融入自己的血液,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九小学四年级6班邓毓圻;指导老师:洪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