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个细化实施方案落地,惠州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迈出重要一步。
近日,《惠城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成为惠州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后,首个落地的“县区”方案。
作为深入推进惠州市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任务落实的关键一环,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在惠州铺开,将为区域医疗资源重新调配打开新的改革窗口,推动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
试点建设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2024年9月,惠州通过省级、国家级两轮竞争性评审,成功入选新一轮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获得中央财政5亿元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关乎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是分级诊疗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是示范项目的重要抓手。”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医疗集团的组建致力于优化配置城市卫生健康资源,着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同质、务实高效、服务前置。
今年6月,惠州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医疗保障局等六部门,正式印发《惠州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首批在惠城、惠阳、大亚湾、仲恺四区试点建设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这也意味着,惠州在深化医改征程中迈出又一关键步伐。
记者了解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在政府主导下,将区域内不同层级、类型的公立医疗机构“打包”形成的协作共同体。其建设有四大评判维度——责权协同、资源协同、业务协同和机制协同。换言之,就是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让“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更靠谱,需要时转大医院更顺畅,看病检查更省钱省心,疑难杂症也有高水平保障”。
“我们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推进集团建设,首先在4个区试点开展。”上述负责人说。
方案明确,在核心架构方面,将构建“区域龙头引领,基层协同支撑”的医疗网络。牵头医院由惠州各试点区域内最高等级的公立综合医院担任,负责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并承担集团管理协调职能。成员单位明确包含1家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乡镇),夯实其公共卫生和健康“守门人”角色;同时根据区域实际纳入符合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常见病、慢性病诊疗及康复接续服务。此外,集团将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等高水平医院建立紧密外部协作关系,确保群众在家门口获得高水平诊疗支持。
2027年实现市域内住院率95%以上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是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经之路。城市医疗集团可以通过网格化布局、体系重塑和模式再造,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由此成为医改聚焦的重点方向之一。
不过,城市医疗集团并不是新鲜事。
早在2019年5月,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就已启动,以期逐步实现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与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跨区域专科协作)、远程医疗协作网(边远地区),共同构成了医联体的四种形式。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城市医疗集团上进行了“紧密型”的深度实践与探索。比如,深圳市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明确,以行政区、管理区或者若干街道为服务区域,由1家区属综合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社康机构等为成员,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目前,深圳已组建运营19家基层医疗集团,实现各区全覆盖。
2023年,《惠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至少建成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牵头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有序就医格局。
在此基础上,《方案》进一步提出,到2025年12月,基本完成管理框架组建,完成医疗集团具体政策及相关工作落地,包括医疗、财务、运营、医防融合、医保、绩效考核等项目,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初步构建,实现集团内部分医疗机构间信息化统一、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在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三大突破:一是人才流动,打破编制壁垒,支持集团在管理权限内统筹调配人员,上级专家到基层服务、基层人员到上级进修将更顺畅,人才“活水”真正流动起来。二是激励导向,优化薪酬绩效考核,重点向基层服务、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成效倾斜。三是支付改革,支持有条件区域探索符合医疗集团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总额付费,推动医疗机构从“多看病”向“看好病、管健康”转变。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科学合理网格化布局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提升服务效能与居民健康水平,力争2027年实现市域内住院率95%以上,让市民就近获得优质诊疗。
■相关
惠城区率先出台
实施方案
到2025年底,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整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小金口分院、6家卫生院(三栋镇卫生院、马安镇卫生院、横沥镇中心卫生院、大岚卫生院、矮陂卫生院、芦洲镇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口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江湾产业园配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保留各机构的独立法人身份,探索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管理机制……
近日印发的《惠城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为惠州计划组建的首批4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中,率先落地的实施方案。
记者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了解到,作为牵头医院,该院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筹备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相关事宜。按照规划,到2026年底,惠城区城市医疗集团内实行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后勤服务等6个方面的统一管理。到2027年底前,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组织管理、投入保障、人事编制、薪酬待遇、医保支付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作为率先启动试点建设的城市医疗集团,惠城区的试点集团被寄予更高的期待。《惠州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26年6月,惠城区、惠阳区的试点集团因地制宜,从非实体逐步探索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资源共享平台实体化设置,实现集团内部医疗机构间信息化统一规划、部分完成信息延伸,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和统一质控管理。
换言之,区别于以往无实体架构的医联体合作模式,此次试点组建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将探索设置实体化的资源共享平台。
事实上,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推进区域内医联体建设。
2024年3月,惠城区横沥镇中心卫生院挂牌成为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横沥分院。升级完成后,医院规模由原来的30张床位扩大到了120张床位,占地面积扩大到3.8万平方米。
2024年4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医院,成功与惠城区横沥镇卫生院、惠城区三栋镇卫生院、惠城江南医院等三家卫星医院建立医联体,并成立高血压达标中心专家委员会。通过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老年病科、普内科、急诊科等多学科协作的方式,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致力推动与卫星医院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使得疑难诊治在三级、慢病管理在基层。